Page 132 - 《天台山道教史》
P. 132
石泰、薛道光、陈楠、白玉蟾、彭耜)。南北宗合并后仍称全真道,为
元明清道教主要宗派之一。全真道内部又分化出一些小派别,如南宗
有清修派和双修派,北宗全真七子亦各传一派,其中丘处机所传全真
龙门派势力最强。全真道在金代的发展有限,至蒙元前期,以成吉思
汗之召见、宠遇丘处机为契机,在丘处机及其弟子们的推动下,全真
道发展至鼎盛。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全国统一。此后,原同源异流而分传
于金与南宋的全真道和道教南宗,逐渐认同、融合,至元代中后期,
二宗合并的条件渐趋成熟。在南宗道士陈致虚等人的推动下,二宗经
过对祖师宗祀的调整,南宗最后并入全真道。合并后的全真道遂成为
更大的道派,而与正一道分统天下道教。明代皇室对佛、道采取抑制、
约束政策,对道教正一派有所崇奉,对全真道支持较少,全真道自此
进入衰落时期。金元时期形成的统一领导核心(以北京白云观为基地)
顿然解体。在此情势下,统一的全真道渐次分解成诸多小支派。主要
的有“七真派”,即宗祖马钰的遇仙派,宗祖谭处端的南无派,宗祖刘
处玄的随山派,宗祖丘处机的龙门派,宗祖王处一的嵛山派,宗祖郝
大通的华山派,宗祖孙不二的清静派等。另外,又有一些全真道士分
别组成“五祖派”,即宗祖王玄甫的少阳派,宗祖钟离权的正阳派,宗
祖吕洞宾的纯阳派,宗祖刘海蟾的刘祖派,宗祖王重阳的重阳派。明
代后期,各派逐步衰落。只有全真龙门派,因王常月的阐扬,在清初
一度“中兴”。
全真派三教合一思想比较突出。王喆在山东所创之五会皆以“三
教”二字冠首;规定以三教之经书《道德经》、《般若心经》、《孝经》
为全真道士必修的经典。他和七弟子的诗文中,三教合一的言论甚多。
如:“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天下无二道,圣人不两心”,
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