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2 - 《石梁纪——天台山石梁云端秘境》
P. 332
320 | 石梁纪
在生地上,熟地是不行的,新开辟的山地最好,如土质不对就很难保证收成。他
种了十几年白术,也曾经亏本过,但坚持地道种植,白术的销路打开了,知名度
也提高了,广东、北京的日本的药材公司都主动采购,价格不成问题。他们首先
要求的是地道种植,在中药材里,白术用量很大,其制作方法是,挖烘干浸润切
片再炒制,因为地方量产很少,所以相当名贵,汪祖祥说他鼓励农户种植,先垫
资,种出来再收购。他坚信白术种植有广阔的发展前途。
在天台石梁,也有成批的石斛生长,为什么叫石斛,因为它极有药用价值,
相当珍贵。石斛也叫铁皮枫斗、吊兰。长在悬崖绝壁之上,山民采摘的时候,往
往用绳子把自己缒下去,这是很危险的活儿,所以,石斛实在难得。天台人现在
有公司人工种植,制作精良保健产品,价格不菲。在天台,石斛也是一种仙草,
有着滋阴清热、养胃生津、增强体质的功效作用。
石梁山地多古树名木。龙皇堂北端两边的大金松树,有上百年的历史了,颇
为难得。察岭脚和西竹村、铁船湖村,还有石桥、华峰、大同、太平诸多村落,
也是古树名木集中的地方,或在村口,或在屋后,历经千百年,或虬枝伸展,或
修直高大,满目沧桑,古树守护着一方风水,每个村民对风水树非常敬畏,悉心
呵护。
不过在民国之时,石梁山区尤其是桐柏集云华顶一带山上树木稀疏,除了山
高不利生长之故,也有砍伐过度的原因。在山吃山,山民上山砍伐背到山下售卖,
聊以生计。民国人士钱文选在文章中说:
余四望天台山虽高,并非石山,多数处所,不似雁荡之峭壁,岩石嶙峋,
遍山皆有土质,可以种植。以生产论,是天台胜于雁荡,田畴遍山谷,远望
黄云一片,非如雁荡入山后,少见田畴。惜天台山今日仍多童山,既不培养
森林,又不加以垦植,货弃于地,殊为可惜。如有人组织公司,遍植桐子树,
则获利必厚,良以刻下桐油价值大涨,需要孔殷,正宜及时种植;其次种茶
种竹,亦可获大利,皆是生产之事业。况天台山高多云雾,如种茶,受云雾
之滋养,味质必佳,为他处所不及,将来多种,推销欧美,既可以救济农村,
亦可以增加国税,于民生国计,两有裨益也。
华顶山出产茶叶毛竹,周边有成片箬竹生长。箬叶油绿,成为盖茅篷、做箬
帽的最好材料,除此则用来包粽子。据说这箬竹叶,为天台人救了一难。乾隆皇
帝下江南,问天台雁荡山有何可供游览,齐召南说,两座山“山势崎岖,溪流深
险,臣有老母在,孝子不登高,不临深,所以没去游览”。当时乾隆同皇太后一
起下江南,为了太后的健康着想,也就打消了去天台山的念头。民间传说乾隆想
到天台山看石梁华顶,齐召南拿了这竹箬吓唬乾隆,说天台山是荒野之地,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