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5 - 洞头县志(1991-2005)
P. 175
第二编 自然环境
第六章 自然资源
g ar 】 俗称 “ 大麦菜 ”。 系暖温带性海藻 , 多生于 勾 ”, 生活在潮间带海区的岩石上 。 有药用价值 。
南群岛屿的岩礁上 。 1989 年始有人工养殖 。 【 荔枝螺 Thaisclavi g eraKuster 】 俗称 “ 苦
( 二 ) 螺 、 贝类 螺 ”、“ 辣螺 ”, 生活在潮间带中潮区的岩石缝内 ,
【 厚壳贻贝 M y tiluscoruscusGould 】 俗称 喜群集 。 有 2 个品种 : 瘤荔枝螺 、 疣荔枝螺 。
“ 淡菜 ”、“ 壳菜 ”, 为近海浅水区食用贝类 。 多生 【 嫁 Cellanatoreume ( Reeve )】 俗称 “ 壳
于南群岛屿的岩礁上 。 锅 ”, 学名贝尖贝 , 壳呈笠状 , 生活在高 、 中潮区的
【 牡蛎 OstreacucullataBorn 】 俗称 “ 蛎 岩石上 。
第三节滩涂资源
一 、 沙砾 三 、 滩涂生物资源
许多滩涂近岸处为沙砾带 , 有的宽 10 米左 滩涂上自然生长着各种海螺 、 青蛤 、 蛏子 、 文
右 。 这些沙砾带包含细沙 、 中沙 、 粗沙 、 石子 、 鹅 蛤 、 泥蚶 、 吐铁 ( 泥螺 )、 工玳 ( 圆蛏 )、 菲律宾蛤等 ,
卵石等 , 都是建筑工业的材料 。 由于建筑工业的 还有弹涂鱼 、 蟹和鲎等 , 都是可供食用的美味
发展 , 沙被采挖得较严重 , 因此 , 滩涂近岸的沙资 佳肴 。
源已急剧减少 。 【 泥蚶 Arca g ranosa ( Linnaeus )】 俗称 “ 花
蚶 ”, 生活在潮间带中 、 下区泥质或沙泥质滩涂
二 、 淤泥 中 , 壳可入药 。 是主要的海水养殖品种之一 。 此
外 , 还有毛蚶 、 结蚶 2 种 。
滩涂里淤泥大多涂质柔软 , 含沙量小 , 适宜 【 缢蛏 Sinonovaculaconstricta ( Lamarck )】
烧制砖瓦 。 经过围垦改造后的滩涂还可以建造 俗称 “ 蛏子 ”, 生活在中 、 低潮区的滩涂中 , 穴
盐场或种植庄稼 、 果木等 。 居 。 是主要的海水养殖品种之一 。 此外 , 还有竹
由于海流 、 潮汐 、 风浪的综合作用 , 潮间带涂 蛏 、 小夹蛏 2 种 , 均生长在沙质滩涂中 。
质柔软且滩涂平坦 , 水体交换快 , 浮游生物多 , 干 【 菲律宾蛤仔 Rudita p es p hili pp inarum ( Ad
露时间较长 , 利于贝藻类繁殖生长 , 适宜养殖紫 amsetReeve )】 俗称 “ 蛤蛎 ”、“ 杂色蛤 ”, 生活在
菜 、 牡蛎 、 蚶 、 蛏等 , 是开发利用前景广阔的天然 低潮到数米深的沙质或沙泥质滩涂上 。 1990 年
资源 。 全县海拔 10 米以内的浅海潮间带有 10 万 始人工养殖文蛤 、 青蛤 。
多亩 , 滩涂 6.09 万亩 。 已有部分被利用 。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