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 - 舟山市志(1989—2005)中卷
P. 11
以上。改制企业中,有限公司和股份合作制221家,破产重组130家,拍卖转让48家,兼并31家,外商收购1家,
其他45家。市属改制企业核销、提留和剥离资产9.49亿元,自谋职业职工8443人,离岗退养职工3740人。是
年,通过改善企业产权结构、加快技术改造、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和扭亏增盈工作,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
技术产业,全市国有工业经济结构得到调整,基本形成以海洋药物、电子电器、机械制造、船舶修造和水产
品加工五大产业为支柱的海岛型工业经济框架。是年底,全市国有工业企业24家,比1995年减少82.4%。全年
全市工业总产值127.89亿元,比1995年增长90.6%。
2001年,全市国有和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88.69亿元,同比增长13.7%。2002年,国有和规模以上工业
完成产值120.07亿元,同比增长35.49%。至2002年底,全市全面改革工业企业产权制度和全民所有制企业职
工劳动关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企业新型职工劳动关系。
2005年,有国有工业企业15家,工业总产值231448万元。
乡镇工业
1989 年,市乡镇企业局有直属工业生产企业和经营性公司5 家,并对各区县乡镇工业实行业务指导。
1989—1994年,全市乡镇工业系统投入建设资金14859万元,对277个重点项目进行技术改造;内联外引,招
商引资创办“三资”企业54家。1994年全市乡镇工业企业4741家,比1989年增加1409家。职工80597人,比
1989年增长18.84%。与1989年相比,大专学历人数和专业技术人员增加。1994年出口创汇生产企业111家,出
口商品交货值6.23亿元,比1989年增加5.1倍。全行业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0.21亿元,其中新增固定资产1.9亿
元,比1989年分别增加1倍和2倍。6年间工业总收入23.17亿元,为1989年9.68亿元的239.21%。年销售利润1.4
亿元,比1989年的208万元增加50余倍。
1995—000年,全市乡镇集体工业注重抓管理、重技改和企业上等级、上规模。6年中,投入建设资金
2
11.23亿元,对1024个项目进行技术改造,开发研制新产品。招商引资创办“三资”企业18家,投资额1828
万美元,其中客商投资额950万美元。2000年,全市乡镇集体工业企业347家,职工19532人,总产值21.74亿
元。6年中,乡镇集体企业职工队伍素质明显提高,与1995年相比,大专学历人数和专业技术人员增加,乡镇
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由1995年占企业总人数的15%上升到2000年的20%。至2000年末,全市有乡镇工业小区17
个,占地总面积10813亩。进区企业145家,职工人数7563人,投资额2.55亿元。小区营业收入8.18亿元,小
区实缴税金总额2.31亿元。
2001年,全市各乡镇(街道)发展个私经济,引导个私经济二次创业,因地制宜形成各地具有特色品牌、
特色基地效应,大做“一村多品”“一乡多业”和大岛经济的文章,使各地区域经济得到扩张。全年,全市有
5个乡镇(街道)工业产值超5亿元,其中沈家门街道超12亿元。六横、金塘、衢 山三大岛创工业总产值18.63
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2.02%。
2002年,发展金塘、六横、衢 山三大岛工业经济。其中金塘镇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1.66亿元,比上年增
长26.4%,全部工业销售产值11.22亿元,比上年增长29.84%;塑机螺杆工业园区已累计开发650亩,入园企
业151家,实现产值6.94亿元,税金320万元。六横镇全年实现工业产值8.6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年内顺利
完成舟山船舶工业园区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投资8000万元,建造鑫亚船舶修造有限公司15万吨级船坞。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