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48 - 开化古籍丛书之一:北山小集
P. 448

· 434  ·  开化古籍丛书                                                                                                                                  《北山小集》附录        · 435  ·






                                                                                                              即以原本归赵。而余亦作一小跋,记其原委,是又为此书添一公案矣。海虞月
                  嘉庆二年,岁在丁巳,闰六月八日,天晴曝书,展玩一过,时与西席顾涧                                                            霄张君爱素好古,收弃秘册甚多,著有《爱日精庐读书志》,于一书之源流纤
             薲、夏方米同观。因见目录在叶、郑两序后,而反缺半叶,未解其故。余曰:                                                               悉毕具。余所归之书,亦得附名简末,此真读书者之藏书也。闻余有此,欲传
             此当年装潢匠误以序文次于目录,后卷一前,故遗失半叶也。今每叶后有字影                                                               其副,遂复径余分写本,仍分写予之,并雠校之。古云:书经三写,鲁鱼亥豕。
             及朱笔痕隐隐可见,是为确证。爰复著数语,以传信于后,时在王洗马巷新宅                                                               自谓此写本出于士礼居,虽未经老人过眼,然儿孙辈颇习闻校书绪论,一一手
             之士礼居。                                                                                            校,当不致为钞胥所误。回忆初得时及复写,此已历三朝,世有三本,可为此
                  荛圃氏识。                                                                                       书幸,即可为余补过。幸安得世有好事者,尽如月霄其人,悉举世间未见之书,
                                                                                                              传录其副,是真大乐事。想艺芸当亦不吝余之屡假也。书此以俟月霄闻之,不

                  是岁良月廿又七日,瞿中溶籍观于春风亭。                                                                         识以余言为何如?
                                                                                                                  道光二年岁在壬午秋七月荛夫识。
                  癸亥六月一日,辑宋刻书目,检及此集。其去得书之岁月,已足八年矣。
             昔余绘续得书图,名是曰蜗庐松竹,盖致道寓居吾郡之城北,葺屋曰蜗庐,而                                                                   宋椠本《北山小集》四十卷,吴县黄氏士礼居旧藏,转入汪氏艺芸书舍,
             松柱竹椽,饶有古朴之意。今余自壬戌冬,又迁于东城之县桥,题藏书室曰百                                                               金吾从之影写一分,芙川此本又从金吾藏本传录者。尝见藏书家得一宋元旧籍,
             宋一廛。夫亦取其小焉耳。爰志数语于册尾。                                                                             辄思秘之帐中。噫,此何说也。古之人读书稽古,萃一生之心思才力以成一书,

                  荛翁记。                                                                                        难矣。萃一生之心思才力以成一书,而历七八百年,几经兵火,旧椠如新,抑
                                                                                                              又难矣。爱古者,碎金片石,断砖剩瓦,犹且公之同好,互相激赏。况书籍为
                  黄孝廉荛圃买得宋椠本《北山小集》四十卷,皆用故纸印刷,验其纸背,                                                            作者精神所寄、灵爽所凭者与!得之者,其亦思古人成书之难何如?流传之难
             皆乾道六年官司簿帐,其印记文可辨者,曰:湖州同理院。新朱记曰:湖州户                                                               何如?今既幸为己有,冥冥中郑重付托,大望后之人,广为传布者又何如?乃
             部瞻军酒库。记曰:湖州监在城酒务。朱记曰:湖州司狱。朱记曰:乌程县。                                                               谬为爱护,秘不示人,甚无谓也。是书传本绝稀,今一时顿有三四分,维艺芸
             印曰:归安县。印曰:监湖州都商税务。朱记意此集板刻于吴兴官廨也。古人                                                               主人不吝通假之功,实多其诸得古人传之其人之意者与。
             之移案牍所用纸皆精好,事后尚可它用。苏子美监进奏院,以鬻放纸口钱祀神                                                                   道光七年八月上浣,张金吾书。

             宴客得罪,可见宋此故纸未尝轻弃。今官文书纸率软薄不耐久,数年之后,霉
             烂蠹蚀,不复可用矣。北山诗文有风骨,在南宋可称铮铮佼佼者。而此本纸墨                                                                   北山程公,以文学气节著于东都南渡之间。史称其制诰典匹闳奥,而其所
             古雅,的是淳熙以前物,读之殊不忍释手。                                                                              论谏檄驳见诸集中者,尤征亮直之概。诗效韦柳,抑余事矣。集四十卷著录秘
                  嘉庆丁巳冬十一月廿日,竹汀居士钱大昕题,时年七十。                                                                   阁,当即鲍氏影宋写本。芙川此本乃士礼居旧藏宋椠,虽经一再传抄而典型尚
                                                                                                              在,犹可想见风轨,固不必以绛云故物为梓里之遗而珍之也。
                 《北山小集》为宋人集中罕有之本,且其中多与吾郡典实有涉,故钱潜研                                                                 道光丁亥岁嘉平月邵渊耀记。

             老人取其集中文字入养新录中,谓他日修志可资考证。噫,潜研往矣,而是集
             余不能守,早归艺云书舍。当日家藏时,无暇传录副本,此又余生本缺憾事也。                                                                  咸丰辛酉,余客江北之海门。时发逆陷苏垣,江南几无干净土,避乱北渡
             岁辛巳,郡中有修志之举,始忆及此,遂向主人借归,分多传录,录毕细校,                                                               者日以数百计。有以此书本售者,阅卷首印记,知是常熟张氏故物,因以重价
   443   444   445   446   447   448   449   450   451   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