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6 - 开化古籍丛书之二:皇宋事实类苑(1—39 卷)
P. 286
· 282 · 开化古籍丛书 《皇宋事实类苑》卷第二十八 · 283 ·
进食,所司抗声曰:“揖。”揖讫,群官方饮酒,爵止于三行,后或以喧哗不设。食饮毕, 亦如之。太祖皇帝御极之初,亲总庶务,尝驿召一边臣入对,将授以方略,讶
所司捧笔砚立于左右丞之前,一吏抗声曰:“请定讫。”左右丞捧笔叩头。所司 其到阙已数日而未见。左右或奏以未过正衙,太祖意不平之,乃令自今皆入见
曰:“揖。”左右丞与群官揖讫,然后以一幅纸写所议事节,署名于其下,迤逦 谢毕,乃得诣正衙,遂为定制。
授于回坐监议御史,命一吏抗声曰:“有所见不同者,请不押押字。”在坐如有
异议,不问官位高卑,并于进状论,别候进止。后食讫,所司复抗声曰:“食毕,揖。” 枢密院别撰时政记
群官对揖,各降阶出,就本次以所议事可否,共列状进入,以高者为表首。如
诸司三品以上,并入省议事,即诸司三品坐于尚书侍郎之南,东官一品坐尚书 左右史所以记言动也,然则王者之密画切问,弼臣之佥谐献纳,外廷分职,
侍郎之前,武班二品,坐于给舍之南,并同席异位。如议大事,仆射御史大夫 莫克与闻,则中书有时政记,得以详述焉。近制,参知政事二员,共掌其任,
入省,惟仆射鞍辔至厅下马,余官并门外下马,设仆射大夫位于左右丞之前, 复有群司上殿奏事,及亲奉德音,或特出宸断,可以训俗示后者,月终录送中
并行异位,揖毕,押字,皆仆射专之矣。故徐骑省铉博古之士,多知典故,亦 书同编纂,编讫奏御,宣付史馆。景德、祥符中,知枢密院王公钦若、陈公尧
言在江南见旧儒所说议事次第,与吾略同,命写一图子授与省吏,即不知此辈 叟请自今枢密院所睹嘉言美德,更不录送中书,愿别为时政记。从之。
《金坡遗事》。
能遵守否?以上并见《春明退朝录》。
译经润文使
南郊执仗兵士
太平兴国中,始置译经院于太平兴国寺,延梵学僧翻译新经。始以光禄卿
梁开平二年南郊,执仪仗兵士计二千九百七十人。建隆四年南郊,执 汤悦、兵部员外郎张公洎润色之。后赵文定、杨文公、晁文庄、李尚书维,皆
仪仗兵士一万三千六百人,太常寺鼓吹等二千六百四人,太仆寺推驾兵士 为译经润文官。天禧中,宰相丁晋公始为使。天圣三年,又以宰相王冀公为使,
六百八十二人,六军执擎人员兵士五百五十二人,左右金吾卫仗各一百二十五 自后宰相继领之,然降麻不入衔。又以参政、枢密为润文,其事浸重,每岁诞节,
人,左金吾仗三百五十八人、右金吾仗三百五十九人,殿中省押番人员并执擎 必进新经。前两月,二府皆集以观翻译,谓之开堂,亦唐之清流尽在也。前一
兵士共五百三十一人,司天台一百六十二人,八司都司四千三百七十三人,合 月,译经使、润文官集以进新经,谓之闲堂。庆历三年,吕许公罢相,以司徒
兵部一万七千四百三十三人。出《金坡遗事》。 为译经润文使,明年致仕,章郇公代之,自后乃降麻入衔。
中书密院执政官非假日不得私第见客 太常寺官
庆历三年九月丁丑,知谏院蔡襄上言,自今中书枢密院执政官,非休假日, 太常寺,国初以来,皆禁林之长主判,而礼院自有判院、同判院。大中祥
私第不得见客,欲询访外事者,听呼召。从之。 符中,符瑞繁缛,别建礼仪院,辅臣主判,而两制为知院。天禧末,罢知院。
天圣中,省礼仪院,而寺与院事,旧不相兼。康定元年,置判寺、同判寺,并
太祖令文武臣入见谢毕乃得诣正衙 兼礼仪事,近有至六七人者。按太常置卿一员,少卿二员,博士四员。祥符中,
博士二员,后加至四员,今若置判寺一员,同判寺二员,合唐之卿数矣。天圣
旧制,文武群臣由一命而上,自外至京,必先诣正衙,见讫,乃得入见。辞谢, 元年改同判院为同知院,即博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