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3 - 开化古籍丛书之八:戴简恪公遗集、程北山先生年谱
P. 223
· 218 · 开化古籍丛书 《程北山先生年谱》卷一 · 219 ·
勤察,惠用均一,盖所活数万人,使者下其目,一路交口誉之。迁婺州武义令, 《常州新修市易务壁记》:
县故繁委难治。君至累月,遂终日庭无人。会崇宁新举庶政,大抵椎轮积微, 熙宁中,始置市易务于通邑要郡。常州以编氓居十数间,粗更门户墙壁,
倚乡县为根柢。亡状吏非驽不及事,则颠扰失法意。君既为邑人信爱,一发言 榜为“市易务”。及今垂四十年,不知先为编氓居,又几何年,中间再废,益
皆奔走从事,事用前集,初不以威督也。其大要出言以诚,使明见利害处,又 不治,栋宇故庳隘,岁加摧腐,每大风雨,岌岌将遂颠压。规制又甚浅劣,平
为规画,不使有意外之费,难及之约,要以便人无弊为本,邑人安乐之。皆曰: 旦侧肩庭中,无所旋足。吏坐两壁间,与之争席。按察时至,门不容车,盖率
“君爱我。”君常以谓赋役不均,则贫氓益困,其害虽缓实深。然户计概治,则 步以入。余初至,谋撤其甚者而新之,则会凡匠事之材用上郡,为钱十二万有畸。
下必大扰。于是因人之诉,产竭而税,在与输割之不当实者,辄穷根索胍,毫 凡再裁损,乃上使者。使檄下郡又再裁损,亶为钱八万六千。时久阙常平使者。
析缕解,至于均而上当为“止” ,里胥不得一措意。居四年,其所厘正殆无遗, 又八月,会提点刑狱盛公兼行常平事,则具状走其府,又以记道不可已之故,
以是去而人思之不忘。举睦州建德县丞。建德难治,又出武义上,时阙令弥年, 即日檄下予钱。先是以书与所会之材,抵张渚镇官田。渚与江南接,多山木大
君能益明。发运使故尝使二浙道武义,见其县治斩斩,无一不当理法者。既出, 竹,幸为我期于市取足焉。钱至则取之。又以告埏埴者毕具,又移晋陵武进鸠
使从事廉君政实,田野誉之如一,固异之,方辟以为属,檄到,君敛三日矣。 众工,盖檄下十日而庀工即事。二十五日而完。木之工二百八十,竹之工百有
君之以疾不起,实大观二年四月某甲子,享年四十有五。君问学甚优,屡试不 九,瓴甓之工百三十,途饰之工百五十。凡为工六百六十有九,募于市者十之一,
得志,益读书平居,驰论数千载间,如指诸掌中。间官江西,与佛者游,超然 晋陵之所集者十之九。其畚除运负之工,又四百五十有畸。以负重出纳。食其
有自得者。然出与事接,乃明办如此。盖未可以世才吏论也。其孤伟既卜葬开 力于务者七夫,与警守之卒供其事。警守故十卒,前十日兵马司取其三,其所
化云台乡吴村之原,将以三年某月甲子襄事,举君夫人郑氏之柩祔焉。先期以 留大抵军营小儿,占尺籍而名廪帛耳,其为力不足以半一夫。是三十日间,率
书抵某曰:“先君不幸,厄于无媒,才不用世,以没其所。已试虽小,足以明大。 寅入酉出,公“公”当为“功”察其勤惰,时其难易而均督之,暮休面赋其直,
兄知先君治行实详,又先君爱重莫如吾兄,葬当有铭,谨以告。”某饮泣失声, 不容吏下隐刻,故其赴功也力。材审其良窳,因其旧新而材用之,下至竹头木
则伏而思曰:昔者,朱司农桐乡一啬夫,卓太傅密令耳,皆以循良吏显名一时 附无弃物。凡为屋十五间,堂三楹,极高。故屋五尺,挟以二舍,引以二庑,
垂后世,不以公卿故传也。士顾所立如何,仕小大乌足论哉。季父才能甚高, 惟称庑舍。为库六,其题曰:懋、迁、有、无、化、居。门高三仞,庭倍前日。
内行修谨,又饰以问学,不慊良吏,称贤卿大夫。故有知其然者,顾势未便, 其为址尽是无余隙矣。深不能八丈,前官道,后人居。广不能十丈,左右皆人
不果进其身,使发其所有,而君数适穷。且君子乐进善,生不克振之,死岂不 居,故技止于此。它日使尝见故区者,视之则固,以为广厦,为难能矣。如其
能显之后世耶?则幽室之铭,固可以请。然窀穸既有期,使一往返,辄数百千 不然,以为陋可也。昔叔孙婼羁于晋,其所馆虽一日必葺,去之如始至,君子
里,惧不及事,无以识诸幽,则职某之故。又伟之语某者甚哀,其敢辞。不能 纪之。况任其事、食其禄而为三年淹者,其可鄙其居而苟于事哉!且乘田委吏,
如其墓上之表,则以俟所谓贤卿大夫之知吾季父者焉,故于兹不敢略。伟举进 圣人之所不忍。余何敢苟然!余贱有司也,出纳贸迁之为职。若其市材供事、
士。二女嫁江阴杜居仁、鄱阳黄忬。都官府君讳迪,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凡 鸠工董役,则故有任其事者,非吾任也。余不忍坐视,越尊俎而代庖,是亦泰
三娶。俱之先考贵溪府君与季父皆天水县君出也,若族氏世伐,则有先都官之 多事矣。厥既讫工,则志本末,刻诸石。而材用工役之事加详焉。盖使来者知
铭在。亶叙其治行而系以铭。铭曰: 余之勤且艰如此,而其所建立止如此。余不负市吏而市吏负余,亦足叹也。大
士贵于学,系其有施。岂其诵传,而用莫知。有敏建德,何施弗宜。其特 观二年八月十五日,信安程俱书。
不亢,其同不淄。有彼君子,智尽心劳。惟才之求,才或不遭。才之不遭,肉 《常州州学奖谕敕碑》:
食者谋。年止于斯,其孰之尤。人者惟人,其致则天。尚载嘉实,铭之九原。 皇帝临御之七年,实大观元年,诏班学令于天下,教养之数,劝沮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