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9 - 开化古籍丛书之八:戴简恪公遗集、程北山先生年谱
P. 359
· 354 · 开化古籍丛书 《程北山先生年谱》附录 · 355 ·
寄禄官,易监主簿至仆射之名;武臣独不以寄禄官易之者,盖有深意也。政和 化北原者,公十世祖也。
间,改武臣官称为郎、大夫,遂并横行易之为转官等级,盖当时有司不习典故, 公之曾祖光禄君,乐恺平易,重然诺,喜施与,乡里称为长者。
以开侥幸之门。自改使为大夫以来,常调之官,下至皂隶,转为横行者,不可 祖父都官君,始以儒奋,擢进士第,治剧邑,有德于民。唐质肃介为江东
胜数。且文臣所谓庶官者,转不得过中大夫,而武臣乃得过皇城使,此何理也。 转运副使日,特加赏遇,以谓“不任威刑而人不犯,虽古循吏无以加也”。
夫官职轻重在朝廷,朝廷爱重官职,不妄与人,则官职重;反是则轻,轻则得 父宣奉君,为儿时,日诵数千言,成童属文,握笔立就。未冠举进士,试
者不以为恩,未得者常怀觖望,此安危治乱所关也。” 南宫为第一。廷试中甲科,益博观典籍,研绎奥义,常进所撰诗书论。得相州、
徐俯为谏议大夫,俱缴还,以为:“俯虽才俊气豪,所历尚浅,以前任省郎, 饶州州学教授,寻为瀛州防御推官、贵溪县丞摄令事,阖邑欣赖。召试太学博
遽除谏议,自元丰更制以来,未之有也。昔唐元稹为荆南判司,忽命从中出, 士而卒。
召为省郎,使知制诰,遂喧朝听,时谓监军崔潭峻之所引也。近闻外传,俯与 公时方年九岁,哭泣哀毁,见者咨叹。终丧,从母氏寓外家。母性严,公
中官唱和,有‘鱼须 ' 之句,号为警策。臣恐外人以此为疑,仰累圣德。陛下 左右承意,得其欢心,外祖尚书邓公左丞润甫深奇之。后其家人缘左丞意,奏
诚知俯,姑以所应得者命之。”不报。后二日,言者论俱前弃秀州城,罢为提 补公假承务郎。绍圣四年,授苏州吴江县主簿。时徽宗即位,肆赦放免秋苗,
举江州太平观。久之,除徽猷阁待制。 本县复行催理,吏持文书通签,公即申县请准赦蠲放,而转运司牒准省符讲求
俱晚病风痹,秦桧荐俱领史事,除提举万寿观、实录院修撰,使免朝参, 遗利。公申状谓,财用之在天下,譬之众川之水潴之万顷之陂,决漏既多,干
俱力辞不至。卒,年六十七。俱在掖垣,命令下有不安于心者,必反覆言之, 涸可待,乃欲崎岖回远引线脉之流以益之,不如塞其陂之决漏而已。今诸路赋入,
不少畏避。其为文典雅闳奥,为世所称。 则众川是也,万顷之陂,则总计是也,决漏如江河,则无艺之费是也,崎岖回
远引线脉之流以益之,则讲求遗利是也,凡无艺之费一切罢之,则息民裕国之
北山小集·程瑀《宋故左中奉大夫、徽猷阁待制、新安县开国伯 政具在,守而勿失,可以有余。见者惊叹,亦或指以为狂。任满,辟差舒州太
食邑九百户致仕、赠左通奉大夫程公行状》 湖茶场,以上书论时政,罢归。时执政者方力持绍述之说以售其私。凡持正论
者,斥以为邪。虽被摈废,人更以为荣焉。大观初,监常州市易务八宝,恩迁
曾祖伯照光绪壬辰《北原程氏宗谱》作煦,字伯照,故赠光禄卿。祖母扶风 通仕郎。政和元年,改宣德郎,差知泗州临淮县事。三年,召赴审察,以前上
太君鲁氏、彭城太君钱氏。 书报罢,寻主管兖州岱岳观。七年,差通判延安府,以侍亲非便辞,改通判镇
祖迪光绪壬辰《北原程氏宗谱》作迪,字符吉,故任尚书都官郎中致仕。祖 江府,俄除编修国朝会要所检阅文字。八年,兼道史检讨。宣和二年,转承议
母仁和县君江氏、仙居县君余氏、天水县君御名氏。 郎赐五品服。明年,除将作监丞。
父天民,故任瀛州防御推官、信州贵溪县丞、赠左宣奉大夫。母赠大硕人 时论谓公以儒术世其家,今艺学绩文之士,鲜出其右。近臣亦推公长于撰
邓氏。 著,于是以闻徽宗,即迁秘书省著作佐郎,赐上舍出身。三年,除礼部员外郎。
公讳俱,字致道,衢州开化人。 驾幸秘书省,特旨召观书阁下,因赐御笔书画,迁朝奉郎。五年,丁母忧。七
程氏实高阳之裔。周成王时,伯符封国于程。休父为宣王司马,后因以国 年,复除礼部员外郎,以病告老,不俟报而归,坐责岁余。今上登极,转朝请郎。
为姓。春秋时,婴以立赵孤显。六国时,邈为秦狱史,易大小篆为隶书。汉有不识, 建炎三年,复为著作佐郎,寻再迁礼部员外郎,除太常少卿。卧家力辞,章四上,
魏有昱,号名将。晋元帝即位,命元禫为新安太守,百姓悦之,代还,遮道请 遂以直秘阁知秀州。会车驾临幸,有旨赐对,公奏事讫,即启陈济大业、致中
留,不得去,诏从其请。比卒,赐其子孙田宅于新安之歙县,遂居黄墩。迁开 兴之说,言极剀切。有曰:“陛下盛德日新,政事日举,赏罚施置,仰有以当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