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5 - 《品读三门》之《红色三门》
P. 55
2. 林淡秋——著名作家、翻译家
林淡秋(1906—1981),谱名林泽荣,笔名多
种。三门县六敖小蒲村人。幼时就读于本村双桂
书院、海游小学。1922年考入中学大学连贯制的
上海大同大学。1926年转入上海大学英文系就
读。在校期间,经同乡学友蒋如琮介绍,参加了
“宁海旅沪同学会”,参与创办宁海中学。1927年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上海大学解散,回
家乡宁海中学任教,积极支持中共宁海中学党组
织工作。1928年夏,因亭旁起义被镇压,宁海中学
党组织遭破坏,学校被关停,回沪入上海艺大读
英语。其间因和同学们声援爱迪生灯泡厂工人罢
工,被抓捕并关押两个星期,遭受鞭打凌辱。获
·林淡秋
释后,由许杰介绍到新加坡华侨中学教书。1930 ·宁海中学教师合影(左二包定,左四林淡秋)
年春重返上海,与柔石一起住进鲁迅转租的住
房——上海北四川路横滨路海景云里23号。 《译报》立即以翻译外国记者见闻形式刊登消息,披露惨案。为此,报社被迫封闭。
1931年开始从事翻译工作,先后翻译出版 1938年,《译报》转挂英商招牌,改名为《每日译报》重新出版发行,揭露日军侵华罪
《布罗斯基》《列宁在1918》《丹麦短篇小说集》 行,积极报道中国军队在多个战场反击侵略者的胜利消息,以鼓舞国民抗战信心。
(与柔石合译)《时间呀!前进》《中国的新生》。 1937年底,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出版了介绍中国红军和共产党领袖们活动的
1933年开始发表小说、散文与评论。同年,参加中 《红星照耀中国》。胡愈之与林淡秋、梅益等人立即着手翻译,改书名为《西行漫记》,
共领导的社会科学者联盟。1935年下半年转入中 在上海滩“大亨”杜月笙的资助下出版发行。1938年4月,《续西行漫记》出版发行。共
国左翼作家联盟,任“左联”常务委员、组织部部 计80万字的《西行漫记》,吸引和鼓舞了无数有志青年走上了革命道路。
长,参加编辑革命文艺刊物《改造》《新东方》。 1938年夏天,为纪念抗战一周年,与人发起征文活动,并出版了100万字的报告文
同年冬,胡乔木代表上级党组织为其正式履行入 学集《上海一日》。书中第三部分35万字由林淡秋主编。
党手续。 1939年夏,根据党组织安排深入皖南抗日第一线体验生活,发表了许多声讨日寇
1937年“八一三”淞沪战役爆发,和柳乃夫、 罪行、反映新四军战斗生活、鼓舞抗战将士的文章。1941年“皖南事变”后,奉命转移
江峰率上海文化界内地服务团前往江、浙、皖内 至新四军根据地和游击区工作,先后任《知识青年》主编、《滨海报》社长和《苏中报》
地进行抗日救亡宣传。上海沦陷后坚守“孤岛”, 《抗敌报》总编辑,宣传抗战,报道时事,鼓舞士气。
在夏衍创办的《译报》做编译工作,通过外国报 抗战期间,林淡秋还与梅益、钟望阳、王元化、蒋天佑一起创办了《新中国文艺丛
道来揭露日寇侵华罪行。12月12日南京大屠杀, 刊》《奔流文艺丛刊》;与于伶、满涛等一起主编《文学与戏剧》。
·文萃杂志
48 | 红色三门 第一篇 土地革命时期 |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