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 - 《品读三门》之《人文三门》
P. 6
平二年(257),分会稽郡东部置临海
郡,时属临海郡,隶扬州。大康元年
(280),分鄞县八百户,临海县安北乡
二百户,置宁海县,时三门分属临海、
宁海两县,属临海郡。
隋废郡为州,临 海郡废改 入 处
州,并改东扬州为吴州,废宁海县,
时为临海县地,属处州,隶吴州。开皇
十二年(592),改处州为括州。炀帝大业元年(605),又改州为郡,废括州,置永嘉郡,
·三门湾日出 时为临海县地,属永嘉郡。
唐武德元年(618),以临海县置海州,武德四年(621)分临海县,复置宁海县,治
海游,同年改永嘉郡为括州。时三门分属临海、宁海两县,隶海州。武德五年(622),改
海州为台州,武德七年,废宁海县并入章安县,八年又废章安县,并入临海县,时为临
海县地,属台州。太宗贞观元年(627),台州隶江南道,治苏州。武后永昌元年(689),
ḤḤۀḤඍ 分临海县东北部置宁海县,治广度里(今宁海城关镇),时三门又分为临海、宁海两县
地,属台州。天宝元年(742),台州复称临海郡。肃宗乾元元年(785),临海郡复称台
三门,位于中国黄金海岸线中段, 州。同年设海浙江东道,治越州,时属台州,隶浙江东道。
东濒三门湾,西枕天台山,北接宁海 宋时,于浙江境域置两浙路。神宗熙宁七年(1074),分两浙路为两浙东路、两浙
县,南邻临海市,总面积1510平方公 西路,时分属临海、宁海两县,隶台州。元地方行政实行“行省”制度,世祖至元十四年
里。其中陆地面积1000多平方公里, (1277),改台州为台州路,置总管府,治临海。时三门分属临海、宁海两县,属台州路,
海域面积约50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 隶江浙等处行中书省浙东道。
227公里。东北海口有万金山、庵山、 明地方政区制度袭元朝,改台州路为台州府。清承袭明朝,设杭嘉湖、宁绍台、金
狗山,三山矗立,成航门三条,故名三 衢严、温处四个道,时三门为临海、宁海两县地,属台州,隶浙江宁绍台道。
门湾,县名因之而得。 民国初时,三门仍分属临海、宁海两县。民国二十九年(1940)7月,自宁海县析出
出土文物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健跳尖坑山、亭旁包家上坟墩、山根邵以及浦坝 东南18乡镇,临海县东北隅析出5乡镇以及原南田县6个乡镇,设置三门县,治健康塘。
港满山岛一带已有人类居住。夏、商、周为瓯越地。春秋战国为越国地。公元前306年 9月,移海游镇,隶台州(第六)行政督察区。
后,为东越地。秦时,三门为东越地、隶属闽中郡。汉惠帝三年(前192),属东瓯国。建 1949年2月17日,三门解放,建立三门县人民政府,是浙江省第一个解放的县,隶
元六年,为东越地,属会稽郡,隶扬州。昭帝始元二年(前85),以东瓯地建回浦县,治 台州专区。1952年4月,南田区划归象山县管辖。1954年5月22日,撤销台州专员公署,
章安,时为回浦县地,属会稽郡。 三门县划归宁波专区管辖。1957年7月,恢复台州专员公署建制,三门县回属。1958年
东汉光武时(25—57)改回浦县章安县,时为章安县地。三国吴大帝时(222— 12月,撤销三门县建制,并入临海县,隶温州专区。1962年6月4日,国务院批准恢复台
252)分章安县西部分境域,置临海县,时为临海县境地,属会稽郡,隶扬州。少帝太 州专区及三门县建制。1970年1月,成立台州地区革命委员会,三门县属之。1978年9
2 | 人文三门 三门概述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