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6 - 《品读三门》之《人文三门》
P. 96
会试,登进士第。考试当日,给事中亓诗教十分赞赏其对策,拿着试卷向各位考官推
荐。会试正考官史继偕追问说:“此卷有什么可以值得显耀的?”亓诗教说:“无论七篇
组织为天下才,即其对策有‘今上为不聋不痴之家翁,群臣为无纲无纪之仆从,天下为 ϖaḤḤ໗
半梦半醒之世界,中外为不痛不痒之肌肤’数语,刘蒉后谁人能道,又谁人敢道?”史
继阶不得不折服他的话,取为第三名。 ḤḤḤḤḤḤḤḤḤ——仁恕知府
明万历末年,浙党、齐党、东林党与魏忠贤党羽相互攻击,朝廷中东林党及魏党把
持朝政,各派官僚倾轧排挤,此上彼下,纷争不绝。任大冶讲原则,处理政事必以忠为 俞稳(1450—1516),字宅仁,号恕庵(孺
主,保持中立,不偏不倚,身处乱世,毅然坚守信念,保持节操。但是,才华横溢的任大 暗),娄坑人,俞瑾(耨学)长子。村东北有仙照
冶仍逃脱不了士大夫的悲剧命运,被那些滥竽充数的同僚、文人们所嫉妒,他们沆瀣 山,山峰挺秀,势耸云霄,形如展诰,又名诰山。山
一气,群起而攻之,说任大冶骄傲自满,目无一切,一心向上爬。他们到处诋毁任大冶 上有仙照庵,香火延绵旺盛。明永乐年间俞瑾在
的名气,而且四处打小报告,告御状,视大冶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快。于是贿 此创建诰山书院,也是俞稳读书处。
吏焚卷牍,嫁祸于任大冶,遂使任大冶被免职。任大冶虽然失去官职,然而文誉益著, 俞稳自幼好学,刻苦攻读,年轻时中邑庠
潜心著述及整理文存,四方文人雅士求文拜师者殆日不暇。后任南京刑部贵州清吏司 生。自命不凡,笃志力学,以求功名。居仙照山
署郎中事主事、南京刑部广东司主事、山东按察司兵马副使、河南督学副使、山西主考 亭峰精舍苦读三年,未尝抵家。明成化十六年
等职,忠于职守,积极纳谏,秉笔直言,稽查违误,受到敕命褒奖。天启六年(1626)三 (1480),高中乡试第四名举人,后三次赴京参加
月二十九日,明熹宗在敕给任大冶的圣旨中嘉奖曰:“任大冶器宇端纯,才猷敏练,抡 会试,都名落孙山。明弘治三年(1490),登庚戌 ·俞稳像
英轩对,试宰琴调,搦彩笔以赋诗,披绛帷而谈艺。” 科钱福榜二甲七十四名进士,授承德郎,工部都
任大冶为人耿直,经常得罪朝中权贵。同朝御史顾宗孟因敢于直谏,触犯魏忠贤 水清吏司主事,主督徐州沽头闸。俞稳主持整治
的党羽,被革职,关在刑部大牢中等待审查问罪。大冶十分同情顾宗孟的遭遇,心怀不 河道,疏浚淤泥,使船运畅通无阻,往来称便。
平,但也无能为力,因此托病不起,拒绝查处此案。司寇多次胁迫他抓紧办理,他勃然 转任刑部员外郎,迁郎中,不久升湖广衡州知府,
大怒,厉声呵斥道:“天日在上,讵可附会,余头可断,笔不可转矣!”月余,出任庐州知 阶中宪大夫。
府,关心民间疾苦,振兴文教,管束吏卒,平反冤狱,两州六县之缙绅闻风收敛,百姓安 俞稳一生以“仁”“恕”为本,立品刚方,为官
居乐业。崇祯二年(1629)六月,病 清正廉洁,谳狱廉平,兴利除害。在担任衡州知府
逝于任上,享年59岁。 三年中,励精图治,政通人和,百姓颂声四溢。正
任大冶不仅精于医术,还多年 德六年(1511),由于宦官专权,俞稳意志消沉,
潜心著述,整理文存,交聚四方文人 辞职家居,逍遥林下,以诗酒自娱,终日与子孙讲
雅士,一生著述颇丰,诗、词、文、赋 明经史为乐。曾作《宿居庸关》诗:“鸡鸣常有期,
及书法颇有成就,尤精诗赋。著《梁 人心自草草;残星丽层霄,宿雾迷远岛。”可见其
溪政余录》《鄂渚集》《金陵漫草》 当时心情。娄坑村东有“天一”摩崖石刻,字大1.3
《庐阳杂记》《姓氏骊珠》《饵辖斋 平方米,为俞稳所镌。著有《治安策》《仕学录》
集》等。 《恕庵新集志》《郡邑乘》等。
·皇帝诏书
80 | 人文三门 第四篇 古哲先贤 |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