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1 - 古桥神韵
P. 101
古桥探古
志均无记载,带着这一问题,细查了范氏 以利农耕,以便灾民尽快自救,渡过难关,
光绪时重修的几卷遗存宗谱,有了预想的 恢复生产,能过上安定的农耕生活。
发现,其 先人的四处 墓葬地点与“桥”字 (四)修桥记录
有关。一是第十世祖范汝星生于会昌丙寅 桥棚桥廊屋栋梁另一端写有“光绪贰
年(846 年),卒于开平丁卯年(907 年), 拾壹年(1895 年)重修”,宗谱中却未记载,
“合葬于桥头”。二是 20 世祖范自诲卒于 因续修宗谱时间为光绪乙酉年(1885 年),
隆兴癸未年(1163 年),“合葬桥头之南”。 比廊桥重修早十年。据本次参加修缮的老
三是范忠孙卒于乾道癸巳年(1173 年)“合 木匠范先水讲,“1967 年因桥面板损坏,
葬桥头之西”。四是范酉生卒于嘉定辛巳 行走不 便,重新修理”,他也是修 理的参
年(1221 年),“合葬桥头之岸”。这是 加者。
早就有桥的有力的佐证,至少说明唐朝末
期前,亮坑上已有桥梁建造,或许已有大道, 四、古廊桥的拆建修缮
至南宋四处墓葬先后历 300 多年,均有“桥 近几年来村民发现乱石桥台墙面凸肚
头”这一地名,若无桥何来“桥头”之地名, 变形越来越凸,木大梁开裂腐烂已更严重,
也证明了唐、宋年间亮坑上一直有桥梁存 廊屋半间已坍,木椅靠背消失,极不安全,
在,唯不知是什么样的桥而已。桥棚桥的 桥面板老旧,高低不平,行走不便,特别
始建年代应在唐朝,已一千多年,桥上设 是桥梁的木大梁腐烂霉变,令人日夜不安,
棚年代在清乾隆间。 意识到确是危桥了。由于桥处村中心,两
(三)咸丰甲寅火烧桥棚 岸村民往来如赶集,平时村民桥上聚会,
查宗谱有一意外发现,因现村民中从 早中晚皆宜,夏日夜晚,乘凉谈天,皆在
无人知晓桥棚桥历史上曾被大火烧毁之事。 桥上,老人无事,桥上整天闲坐,可以讲
在《晓园范先生行略》中有“文峰桥棚者, 桥上时时刻刻都有人,桥棚桥涉及村民切
身利益和日常生活。祖宗留下的文化实物
居当孔道,自咸丰甲寅(1854 年)间,殃
极具感召力和凝聚力,村民修桥呼声日高,
遭祝融,桥因以废,晓园为之鸠工架木,
桥棚桥修缮成两委、村民、在外工作和经
下数月而桥复成,盖自是行人无病涉者”。
商人士商谈、争论的一个中心话题。2010
从《范泮林六旬寿序》中得知,“火从邻
年 11 月 11 日,成立以村长、书记为首的
居起,焚 毁六十余家”。从其他几 位同年
13 人“桥棚古廊桥修缮领导小组”,工作
代人的行传中有,因此次大火烧毁房屋后,
中首先碰到的两大问题,一是资金问题,
艰难困苦重建家园的记载。此次大火很大,
二是古廊桥如何修理,等着领导小组去研
把桥棚廊桥彻底烧毁,以范晓园为首,当
究和决策。
年组织重建廊桥,方便行旅,使道路畅通,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