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0 - 徐霞客天台山游记探析
P. 90

沿途每 20 里设置的庵堂( 或寺庙 )就是路道上的驿站,
               方便寺院间联络,方便僧侣们行走住宿,也方便路人休

               息。可以想象,当时弥陀庵的规模不会太小,管理者可
               能会有数人,估计是一座较大的石头墙院落,至少有数

               间房屋,还有专门的客房。否则,徐霞客初进弥陀庵,

               有莲舟上人、向导、两名家仆,起码有 5 人,二抵弥陀
               庵时,另有马匹及护马人,队伍更庞大,若是小庙堂,

               怎能又吃又宿。弥陀庵地处十字路口,虽明末遭废弃,

               但古道并未荒废,清朝时也许又兴旺过,乾隆皇帝就曾
               下旨重振过天台山的佛教。因为弥陀庵不但是杨家岙和

               八辽村的纽带,还是欢岙( 乡 )民众走石梁道到宁海

               县的中转站,两地间最便捷的通道。
                    弥陀庵地方前低后高,背阴向阳,坐北朝南,依山

               傍水,适合僧侣居住和禅修,但佛教衰落时和尚四散就

               无法传承下去,以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只剩下几
               间倒塌的房屋,后来修大寨田又被悉数拆除。好在弥陀

               庵遗址、地名被四周村庄民众牢记在心,并口耳相传,

               世代相传,使后人得以有确切的地方来纪念徐霞客。



                                                     2015 年 12 月 30 日




               徐霞客天台山游记探析
       072      XUXIAKE TIANTAISHAN YOUJI TANXI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