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0 - 罗阳镇志
P. 310
ֻࣴḤḤḤ࢝॓໓ุ
第三十七章 教 育
罗阳,未见元代之前兴教办学事项记载。明景泰三年(1452)建县学,开官办教育之始。
清末,废科举兴学堂,改书院、私塾为学堂。民国推行新学制,实行义务教育,但鲜有成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幼儿教育迅速发展,小学五年制教育得到普及。20 世纪 80 年代后,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中等教育大发展。
第一节 普通教育
普通教育包括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明景泰三年(1452)初建县学,嘉靖三十三年(1554),
“迁(三峰)寺于太平桥左学基,以寺建学”。三十八年(1559)罗阳书院创办。至民国,学
校教育有所发展。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中小学教育大发展。2010 年,小学初中九年义务教育
全面普及,小学在校生总数 7758 人,中学在校生 12030 人,小学教师 698 人,中学教师 862 人。
小学 明景泰三年(1452)建县学。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罗阳书院改为县立高等小学堂。
20 世纪 70 年代,提倡“把学校办到贫下中农家门口”,方便农村孩子上学,城郊每个行政村
和边远自然村都办有小学或教学点。90 年代,为合理调整办学资源,逐步撤并小型、微型学校。
泰顺县实验小学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改办罗阳书院为县立敬业高等小学堂(又称城
区第一高等小学堂),址在学前坪即今县实验小学址内。宣统元年(1909),罗阳义成、敦本、
平溪、时思四所私立小学堂相继创办。
义成小学堂由举人刘秉彝拨租万贯创办,址在洋心街刘氏宗祠内,凡刘氏族内子弟入学,
概免学费,也吸收他姓子弟入学;敦本小学堂由潘氏族众出资创办,址在东外潘氏宗祠;平溪
小学堂由董氏族众出资创办,址在南外董氏宗祠内;时思小学堂由王氏族人出资创办,址在沙
底村王氏宗祠内。
民国元年(1912),遵照教育部规定,罗阳敬业高等小学堂更名为罗阳敬业高等小学。8
年(1919),县国民政府在罗阳武官坪创办城区女子小学。16 年(1927),罗阳敬业高等小学
改名为县立第一高等小学。26 年(1937),女子小学并入县立第一高等小学。32 年(1943),
县立高等小学改名为泰顺县立简易师范附属学校。1949 年 5 月,易名县立罗阳小学(简称罗小)。
1950 年秋,义成小学、敦本小学、平溪小学并入罗阳小学。1987 年 9 月,罗阳小学改名为泰
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