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5 - 罗阳镇志
P. 75

罗阳镇志











                                           第二章  隶属与区划






                    有史以来,罗阳的隶属关系、管辖地域变革颇频。

                                                    第一节   隶  属




                    明景泰三年(1452)泰顺建县前,罗阳为瑞安县义翔乡属地。建县后,为县治地。民国
               17 年(1928)并入城区。24 年(1935),城内设镇,城外设东北郊乡、西南郊乡,均隶第一区。

               27 年(1938)两郊乡并入镇建制,隶属不变。35 年(1946),岭北乡和鹤巢乡并入,属城区管辖。
               1949 年 9 月罗阳镇属罗阳区人民政府管辖。1950 年 7 月 23 日,县人民政府从莒江迁罗阳,罗

               阳复为县治地至今。同年 10 月,罗阳镇由区辖镇改为县直属镇。1952 年 4 月复为罗阳区辖镇
               并析置黄沙乡(驻地沙堤)、竹溪乡(驻地溪坪),隶属第一区。1956 年 3 月黄沙、竹溪两乡

               复并入罗阳镇,罗阳镇为县直属镇。1958 年 11 月属罗阳红旗人民公社。1962 年 1 月设罗阳人
               民公社属罗阳区。1970 年 5 月改为区辖建制镇。1984 年 5 月复为县直属镇至今。



                                                    第二节   区  划



                    本节分别记述罗阳镇区划和 1992 年并入的鹤巢乡、南山乡的原区划。

                    罗阳镇区划 (行政区划代码 330329100)    明景泰设县罗阳为县治地后,城内设太平坊(大
               致为今北大街东段和横街北段)、士林坊(后名儒学底,今儒学路一带)、登俊坊(今西内村)、

               文明坊(今南内村)、承宣坊(今东内村)、永安坊(后名毓秀坊,今垟心街和横街南段)共六坊。
               六坊之地域大致为罗阳城内。城外设东隅和西隅。清承明制。康熙四十年(1701),城内设

               坊依旧,城外改设东、西、南、北四隅。东隅含三阳(今三垟)、方家洋、交阳口(今东外)、
               赤沙后(今东外村和三垟村);南隅含平溪、赤坑、溪尾;西隅含大深洋、溪坪、南阳底、白溪、

               东源;北隅含沙底、半阳(也作泮阳、半垟)、上庄、岭下、三滩、仙居、上稔、下稔、芎阳
               (今春阳)、阳畴。民国 18 年(1929),实行街村制,后改里邻制、闾邻制。24 年(1935),

               改保甲制,设仙居乡、丰稔乡、鹤巢乡,原属北隅之上稔、下稔、春阳(原名芎阳)、仙居、
               三滩、岭下与原属东隅之交洋、川山洋、月山下、下察溪、赤坑等村从罗阳镇析出。罗阳镇辖


                                                           36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