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0 - 仙稔乡志
P. 130
第十九章 宗教与习俗
生产习俗
播谷种 秋收时,农民挑选最好的稻穗,晒干保存越冬。次年谷雨前后挑吉日浸种催芽。播种
时,在田头插一柱香,祈求土地公驱飞禽赶窃鼠,保护种苗茁壮。
播田福 自清朝开始,上稔、下稔、春阳一带村民,插秧过后杀猪做馍糍祭神,以求神佛保佑,
风调雨顺,农作物不受病虫鸟兽雨旱灾害。祭请之后,办酒席供村人和亲朋聚餐。这一习俗一直传承
至今,每年由数户村民为福首,轮流操办。
割稻 收割稻谷的第一天,叫开镰日。农民不管在梯田还是在田垟收割,都先在南方田角割
出一块“房场”。所谓的“房场”就是打谷场。收割到最后那一天,称作“舔房场”,也有人称作
“收场尾”。
盖谷印 农民在晒谷场的谷堆上和进仓谷上盖谷印,谷印的图案是“满”字。其义自明。
孵蕃薯种 育番薯苗称“孵番薯种”。下褥基肥上盖岩衣以保暖。不让小孩讨吃番薯或乱讲话。
在地头立稻草人以防鸟兽。
水竹梆 毛竹一段,成米长,中间稍前处横穿一轴。前端(短端)制成鸭嘴状成梆,碰击硬物会
声响;后端(长端)削成可盛水和自动倒水。横轴架于两柱,前端垫一石头,后端以竹笕注水。当水
注满,后端超重下垂,水自动倒出,继而前段落下碰击石头发声。如此周而复始,循环不断,以吓唬
禽兽,保护瓜菜安全。
教牛 小牛长到两岁时,要在正月里选择属龙或属虎的日子教其耕田。事前七八天先穿好牛鼻子
系好牛绳,配上龙口兜。教牛时对牛大声说“教你耕田赚饭吃,眼睛看犁路,耳朵听声音。‘嘿’是
叫你走,‘哗’叫你站住。牛绳掸掸叫你歇歇力,走的好放你吃青草”。教牛时不准小孩在旁边看,
小孩看了发笑,小牛难为情,就耍脾气教不好。
祭祀
社祭 历来的农事祭祀,有社祭(土地神)和稷神(谷神),祈保平安和丰收。
醮祭 有迎神、求雨、太平醮、完普醮等,名目较多。为祈禳消灾,保一方平安与兴旺。请道士
做请神祈福的道场,历时一天至三天。
墓祭 俗称“祭坟”。
祠祭 在祠堂祭祖先,在春节前后或中元节进行。全乡今存宗祠8座。
(仙居)徐氏宗祠 位于仙居村,建于宋淳熙七年(1180),坐南朝北,三大开间,由门楼、享
堂、寝堂及两边厢房、围墙等组成,明、清时历多次重修。建筑面积360.64平方米,占地面积2100平
方米。(详见第十七章第三节)。
杨氏宗祠 位于春阳村水尾,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年至1424年),坐西朝东。由门楼、围墙、
前后厅、两边厢房、天井等组成。建筑面积229.08平方米,占地面积369.08平方米,1992年重修。
张氏大宗祠 位于仙居村东面祠堂洋,坐东朝西,由门楼、前堂、后堂、天井、两边厢房、围墙
等组成。建于明万历十年(1582),占地面积2639平方米。1959年用作仙居粮站。2016年张氏族人购
回重建。
109
杭州聚文斋文化传媒 尺寸 285*210mm 版心 232*164 正文 10.5P 方正书宋 44 字 *35 行 杭州聚文斋文化传媒 尺寸 285*210mm 版心 232*164 正文 10.5P 方正书宋 44 字 *35 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