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6 - 仙稔乡志
P. 136

第二十章  人  物


                    明景泰三年(1452)设县之后,数十年未建城墙。嘉靖年间,温州知府丁瓒莅临泰顺,张琏等
               人建言修筑城垣。丁瓒提举张琏监督城墙工程。张琏因年老操劳过度于城垣完工当年(嘉靖九年)辞

               世。百姓感念张琏功绩,于县城东门立碑纪念。皇华馆主事将此事上报朝廷,嘉靖帝奖曰:“独苦父
               老张琏。”
                    明正德十四年(1519)夏,县城学前溪原连接东西的桥梁被洪水冲毁。同年秋,张琏、张瑄兄弟

               筹资在原址兴建木平廊桥,命名太平桥。

                    张  瑄(1463—1530)

                    字延用,号南溪,乡宾。瑄与胞兄琏同,乐善好义。明正德年间(1506—1521)出资建造罗阳太
               平桥,为罗阳街道修铺路石,出资建罗阳石亭。

                    吴宇宙(1574—1644)


                    字子宇,号和旸,上稔村人。廿二岁入仕,任职湖广黄州府黄冈县主簿、黄冈县知县。在任导
               倡筑堤御灾,兴利除弊,受百姓拥戴,被立祠生祀。不久升任四川成都参军。崇祯二年(1629)告休
               后,与族兄、侄等倡修族谱。上稔《吴氏宗谱》载,宙为县城太平桥小宗始祖。

                    张时燀(生卒年不详)

                    清顺治元年(1644)补拔考,授正六品通判,任保定参军。顺治十七年(1660)任山东青州

               府益都县二尹,升署日照县知县。致仕归田后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和乡村基本建设。康熙十二年
               (1673),他与里人张友云共同为首重建仙居桥。

                    张天树(1682—1742)

                    原名天保,字兼木,号文麓,仙居人(《泰顺县志》误作三魁人)。天树博学多才,能诗文歌

               赋,其诗歌描绘仙居风光,美伦美奂,引人入胜。如《长桥夕虹》诗云:“凌虚千尺驾飞桥,势控长
               虹挂碧霄。返照入川波泛泛,暮云拥树路迢迢。晴光飘缈岸空阔,石色参差影动摇。断霭残阳横两
               岸,苍茫落日见渔樵。”


                    赖嗣燕(1890—1961)

                    字日升,碑排乡大岗背村人,农民。十七岁时丧父,兄弟四人,四弟嗣寿年方三岁,嗣燕居长,
               艰难持家。三滩过往行人众多,而溪宽流急,凭独木桥或小舟摆渡,常发事故。1933年春,赖嗣燕十
               岁女儿杨凤和七岁子家本去三滩买盐,过独木桥时,家本摔落激流,幸得三滩村民救出。是年冬,嗣

               燕兄弟决心为三滩独木桥加高加宽。其行动得到众人支持,后改建大桥。1938年,建成高二丈、长
               二十四丈(66.70米)、七排石柱、二十四间桥屋的三滩木栏桥。1948年,大桥毁于洪水。百丈水港
               群众将水冲桥木捞起,无偿归还。嗣燕将木料运往瑞安变换黄金三两七钱,作为桥资,1949年再次造

               桥。1950年7月,正在施工的大桥工程又遭暴风雨袭击,即将建成的大桥倒卧于洪流。1953年4月,县
               人民政府县长召见赖嗣燕,政府给于资金技术支持,经过7年艰苦奋斗,于1959年大桥落成(1988年

               改为仙北公路用桥)。此时赖嗣燕年已六十九岁。赖嗣燕一生造桥的事迹深受世人夸耀传颂。


                                                            115




 杭州聚文斋文化传媒 尺寸 285*210mm 版心 232*164 正文 10.5P 方正书宋 44 字 *35 行  杭州聚文斋文化传媒 尺寸 285*210mm 版心 232*164 正文 10.5P 方正书宋 44 字 *35 行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