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3 - 《浙江天台山和合文化之旅》
P. 123
浙江天台山和合文化之旅
悟真篇序(节选)
宋·张伯端
嗟夫!人身难得,光阴易迁,罔测修短,安逃业报?不自及
早省悟,惟只甘分待终,若临歧一念有差,立堕三涂恶趣,则动
经尘劫,无有出期。当此之时,虽悔何及?故老释以性命学开方
便之门,教人修炼以逃生死。释氏以空寂为宗,若顿悟圆通,则
直超彼岸 ;如有习漏未尽,则尚徇于有生。老氏以炼养为真,若
得其枢要,则立跻圣位 ;如其未明本性,则犹滞于幻形。
其次,《周易》有穷理尽性至命之辞,鲁语有毋意必固我之
说,此又仲尼极臻乎性命之奥也。然其言之常略,而不至于详
者,何也?盖欲序正人伦,施仁义礼乐有为之教。故于无为之道,
未尝显言。但以命术寓诸《易》象,以性法混诸微言耳。至于《庄
子》推穷物累逍遥之性,《孟子》善养浩然之气,皆切几之矣。
迨夫汉魏伯阳引《易》道阴阳交翛之体,作《参同契》以
明大丹之作用,唐忠国师于语录首叙老庄言,以显至道之本末,
如此岂非教虽分三,道乃归一。奈何后世黄缁之流,各自专门,
互相非是,致使三家旨要迷没邪歧,不能混而同归矣!
…………
其中惟闭息一法,如能忘机息虑,即与二乘坐禅相同。若
勤而行之,可以入定出神。奈何精神属阴,宅舍难固,不免常
用迁徙之法。既未得金汞返还之道,又岂能回骨换阳,白日而
升天哉?
122 时皇宋熙宁乙卯岁旦天台张伯端平叔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