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5 - 《鹿城年鉴2020》
P. 105
鹿城总述
【历代名人】 鹿城自古以来文风 南宋永嘉学派代表人物叶适,明代 等。相传书圣王羲之也曾在此留下
鼎盛,人才辈出,如:南朝宋中国 政治家黄淮,当代“一代词宗” “墨池”等遗迹。
山水诗鼻祖谢灵运,唐高僧玄觉, 夏承焘,新中国考古学奠基人夏鼐
鹿城历代名人一览表
表5
名 称 简 介
越王勾践后裔,战国时期“世王东瓯”。秦朝末年,率领瓯人加入抗秦队伍,共同推翻秦朝。
后又助汉高祖刘邦打败项羽,因功于汉高祖六年(前201)封为海阳齐信侯。汉惠帝三年(前
驺摇 192)晋封东海王,建都东瓯,世称东瓯王。其地域相当于现在的温州、丽水、台州三地。历来
(?—前192)
被奉为东瓯人文始祖。明代在华盖山下建东瓯王庙,每逢农历三月初八,拥其塑像巡游街市,
驱灾祈福。今温州鹿城区瓯浦垟有东瓯王墓,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晋代学者。字景纯,山西闻喜人,精于占卜风水。相传晋明帝太宁元年(323),温州筹建郡
郭 璞 城。郭璞经过乐清郭路村,来到温州卜城。他建议跨山筑城,城内凿井二十八口象征二十八星
(276—324) 宿,疏通五条河流以配五行,于是温州城“山分九斗,水城阡陌”的建筑格局从此形成,并影
响至今
中国山水诗鼻祖。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东晋名将
谢灵运
(385—433) 谢玄之孙,承袭康乐公爵位,世称谢康乐。永初三年(422),任永嘉太守。现留存他在温州写
的山水诗20余首,名章佳句,千余年来脍炙人口,使温州成为山水诗的摇篮
唐代高僧。字明道,俗姓戴。世称宿觉大师。童年出家,精研佛学。在曹溪(今广州韶关南华
释玄觉
(665—713) 寺)谒见禅宗六祖慧能时,受到六祖印可,永嘉禅学从此名传天下。著作以《证道歌》最为著
名,流传海内外
北宋官员、诗人。字公济,别号浩然居士,章安(今临海)人,一作钱塘(今杭州)人。庆历
六年(1046)进士,为密、和二州推官。元祐四年(1089)苏轼知杭州时,蟠为通判。绍圣二
杨 蟠 年(1095),以承议郎知温州。到任后,于衙署仪门立碑,刻前任太守刘述的《劝农五事》以
(约1017—1106) 为施政准则;划分州城街巷,定为三十六坊;常轻装简从,巡视乡里。在任两年,颇得百姓好
评,去任日百姓攀辕卧辙,几不得出境。任上,作《永嘉百咏》及《后永嘉百咏》等诗篇,盛
赞温州名胜和山田园水风光
宋代学者。字景山,学者称儒志先生,永嘉(今鹿城区)人。宋皇祐五年(1053)进士,任秘
王开祖
(约1035—1068) 书省校书郎,处州主簿。后退居郡城东山书院,讲学授徒。重视教育与对历史的研究借鉴作
用,倡导修己治人,发明经义。被推为“永嘉学术开山祖”。著有《儒志篇》
宋代学者。字恭叔,祖籍瑞安。与许景衡、刘安节等并称“元丰太学九先生”。元祐六年
周行己 (1091)进士,官至秘书省正字。在谢池坊建浮沚书院,讲学授徒,使洛学在温州盛行,奠定
(1067—约1124) 永嘉学派基础。北宋时货币思想集大成者,最早对纸币发行准备金问题进行理论探讨。著有
《浮沚集》
南宋哲学家,永嘉学派创始人。字士龙,号艮斋,永嘉(今鹿城区)人。少时随伯父薛弼宦
薛季宣 游各地。17岁时,在岳父处读书,师事袁溉,得其所学,通礼、乐、兵、农,历仕鄂州武昌县
(1134—1173) 令、大理寺主簿、大理正、知湖州,改常州,未赴而卒。反对空谈义理,注重研究田赋、兵
制、地形、水利等世务,开创永嘉事功学派先志。著有《浪语集》《书古文训》等
南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论家。字正则,号水心居士,永嘉(今鹿城区)人。倡导“务实
叶 适
(1150—1223) 而不务虚”,批评“高谈者远述性命,而以功业为可略”,主张“黜虚从实”,修实政、行实
德、实事实功,是永嘉学派之集大成者
永嘉四灵之一。字致中,又字文渊,号灵渊,永嘉(今鹿城区)人。祖籍福建晋江,为徐定第
徐 玑
(1162—1214) 三子,受父“致仕恩”得职,浮沉州县,历任建安主簿、永州司理、龙溪县丞、武当令等。后
改长泰令,拟去官从叶适游,未及而卒。著有《泉山集》,已佚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