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64 - 龙湾年鉴2021
P. 364

实现所有民生事项和企业事项开通网                                                         构建全方位、强激励的政策支撑体系。                                                        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参与世界(温


                  上办理、掌上办理。深化多部门联办                                                         继续抓好温州高新区进等升位工作,                                                         州)华商综合发展试验区、跨境电商


                  “一件事”改革,聚焦公民个人和企                                                         建立健全与先进高新区的对标分析机                                                         综合试验区等对外开放高能级平台建


                  业两个“全生命周期”,不断推进“一                                                        制,确保持续拉进与先进园区的差距                                                         设,加快打造新型数字贸易港,大力


                  件事”全流程“最多跑一次”,加快                                                         甚至实现赶超。紧扣“立足温州、辐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完善常态化应对


                  实现政务服务从“一个事项‘最多跑                                                         射浙南、影响全省”目标,推进环大                                                         经贸摩擦机制,创新外贸发展模式,


                  一次’”向“一件事一次办”转变。                                                         罗山科创走廊龙湾片区建设,建好用                                                         做强一般贸易,提升加工贸易,发展


                  深化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改革,                                                         好国科大温州研究院等科创平台和创                                                         服务贸易,加快外贸企业培育,鼓励


                  进一步精简事项、优化流程、压缩材料、                                                       业创新新天地等众创平台,打造全市                                                         龙商外贸回归。坚持“走出去”与“引


                  压减时间、共享信息,加快打造机关                                                         科创走廊建设样板区。加大浙南科技                                                         进来”相结合,加快企业国际化步伐,


                  效能最强区。深化商事登记制度和“证                                                        城开发建设力度,聚焦科技城南核心                                                         支持龙头企业、上市公司开展跨国经


                  照分离”改革,实现常态化企业开办                                                         区、“中国眼谷”等重点区块建设,                                                         营、并购、投资和境外品牌收购。优


                  全流程“一日办结”。深化投资审批                                                         打造浙南科创要素集聚新高地、科技                                                         化利用外资工作机制,重点瞄准世界


                  制度改革,推行“标准地+承诺制”,                                                        金融要素融合新平台、温州城市东部                                                         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努力引进一批


                  加快实现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全过程审                                                         新标杆。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体制                                                         建链、延链、补链、强链项目。推行“民


                  批“最多80天”并持续提速提质。加                                                        机制,完善引进大院名所共建“高尖                                                         资+台智”两岸经贸交流合作模式,


                  快“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基层延伸、                                                         精特”创新载体机制,建立一批战略性、 加强两地产业深度对接,推动合作向


                  公共场所覆盖,加强街道行政服务中                                                         引领性产业创新联盟,建设市场化、                                                         全方位、各领域方向拓展。建立健全


                  心、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代办                                                         规范化的科技大市场。完善科研机构、                                                        内外龙湾人互动发展机制,全面加强


                  点建设,优化提升“瓯e 办”便民服                                                        项目、人才评价体系,高水平建设省                                                         在外龙湾人联络,办好世界温州人大


                  务终端,完善“就近能办”机制。                                                          “千人计划”温州产业园,打造一站式、 会龙湾分会。

                           2.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全方位的特色金融港,全面激活创新                                                                  6.健全要素保障机制。持续深化


                  进一步健全“三清单一承诺”制度,                                                         创业活力。                                                                    地方金融综合改革,加快推进“融资


                  完善“正面清单”制度,深化“万名                                                                 4.健全振兴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                                                 畅通工程”,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


                  干部进万企”活动,严格落实降本减                                                         创新现代产业政策体系,建立现代产                                                         新,积极搭建融资沟通服务平台,完


                  负政策,健全减轻企业负担和帮助企                                                         业指导目录,完善产业准入、培育和                                                         善政府增信机制,有效破解中小企业


                  业解决难题的长效机制。完善“负面                                                         扶持机制,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融资贵、融资难问题。落实风险纾解


                  清单”制度,规范公职人员行为,严                                                         健全推动发展先进制造业的体制机制,                                                        和困难帮扶机制。发挥政银企平台、


                   防干扰企业正常经营活动。完善“引                                                        加快推进传统制造业重塑计划和战略                                                         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等作用,帮助困



                  导清单”制度,深化“清廉民企”建设, 性新兴产业行动计划,着力构建“5+3”                                                                                                            难企业化解流动性风险。综合施策推

                  规范政商交往行为。推进协会商会改                                                          产业体系。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                                                        进低效工业项目整治提升,加强工业


                  革,完善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发挥好                                                          工程”,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                                                        用地双合同履约管理,推进低效工业


                  协会商会在政府与企业交往中的桥梁                                                          型。支持中小微企业和大企业、大集                                                        用地再利用开发,加快老旧工业园区


                  纽带作用,当好“亲”“清”政商关                                                          团建立以产业链、供应链、产品链为                                                         的改造提升,完善经营性用地出让管


                   系“推进器”。健全党政领导联系重                                                         纽带的战略联盟,培育一批“专精特                                                        理体制机制,创新海洋和国土空间开


                   点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制度,常态化                                                         新”企业,形成大中小微企业相互协                                                        发利用,强化土地要素保障。完善落


                   开展“亲清政商学堂”活动,深化企                                                         作、关联配套的良性发展格局,推进                                                         实人才新政“40条”,建立人才服务


                  业评涉企部门活动,健全企业家紧急                                                          产业链现代化。加快推进激光与光电、                                                        联络机制、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改进


                   事态应对机制,共同营造守法诚信、                                                         眼视光、数字经济三大产业创新服务                                                         人才评价机制、创新人才流动机制、


                   风清气正、交往有道、和谐高效的政                                                         综合体建设,拓展综合体服务功能,                                                         健全人才激励机制,打造人才生态最


                   商环境。                                                                     扩大服务覆盖面,切实赋能产业发展。                                                        优城区。以打造城市信用建设示范区


                           3.完善创新驱动发展机制。大力                                                  探索区域共建产业园区模式,推动不                                                         为目标,持续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


                   推进国家自创区核心区建设,积极开                                                         锈钢、阀门、服装、鞋业、制笔等以“块                                                       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提高


                   展政策先行先试,全面落实自创区“金                                                        状经济”为主的传统制造业向产业协                                                         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协调构


                   十一条”、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                                                        同、产业融合的现代产业集群转变。                                                         建跨部门、跨领域、跨地区的信用联


                   谋划实施若干具有突破性的专项政策,                                                                 5.优化对外开放格局。积极融入                                                 合奖惩机制,加大信用产品创新力度,
   359   360   361   362   363   364   365   366   367   368   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