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3 - 龙港年检2020
P. 123
! "
体责任,强化公共机构和企业示范带头作用,引导居 格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
民逐步养成主动分类的习惯。健全“综合协调、分工协 城乡建设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浙
作”机制,明确管理主体和协同部门。加大政策支持, 江省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温州市城镇生活
保障所需资金。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认知度、参与 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全镇主范围内全部实
率。坚持源头减量、分级分类,实施城区“垃圾分类”工 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重点实施主体:1.公共机构。包
作。注重源头管控,减少过度包装,倡导资源循环利用, 括党政机关,学校、科研、文化、出版、广播电视等事业
促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发挥居民、市场两大主体,普 单位,协会、学会、联合会等社团组织,医院、车站、码
遍开展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坚持因地制宜、逐步推进, 头、体育场馆、演出场馆等公共场所管理单位。2.相关
实施城区“垃圾分类”工作。合理确定分类方法,制定 企业。包括宾馆、饭店、购物中心、超市、专业市场、农
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分类处理 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商铺、商用写字楼、工业企业
的具体方案,做到一体谋划,全程分类。按照就地处置 等。以上主体,需对其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强制分类。
原则,因地制宜,科学编制处理设施规划。统筹社区、 第三,强制分类要求:1.必须将有害垃圾作为强制分类
新村社一体化发展,逐步扩大实施范围。坚持焚烧为 的类别之一。2.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食堂,中小型以
主、填埋为辅,实施城区“垃圾分类”工作。充分发挥处 上餐饮企业等产生餐厨垃圾的机构,应当按照《浙江
置快、污染少、可产能等优势,完善以焚烧为主的城镇 省餐厨垃圾管理办法》规定设置餐厨垃圾桶,委托特
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提升。因地制宜对现有城镇 许经营企业进行收运处置。第四,推进源头减量。一是
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改造,作为城镇生活垃圾应急处 严控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混入城镇生活垃圾处
置场和焚烧处置的必要补充。城区“垃圾分类”工作的 理体系;二是严格执行国家商品限制过度包装标准,
总体目标是通过实施城镇生活垃圾源头减量专项行 开展农副产品、礼品、快递业等过度包装专项治理,倡
动、回收利用专项行动、制度创新专项行动、处置能力 导绿色低碳消费;三是开展商场、超市、农贸等市场“限
提升专项行动、文明风尚专项行动等五大专项行动, 塑令”专项整治;四是开展果蔬集贸市场果蔬菜皮就
到 2020年底,全镇生活垃圾总量实现零增长;基本形 地处置、净菜进城试点,促进垃圾就地资源化利用;五
成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体系,实 是探索运用园林垃圾、大件垃圾破碎技术,实施就地
现城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 45%以上,资源利用率 林木堆肥和利用处置。第五,健全分类体系。一是建立
达 93%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 100%;基本建 健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完善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
立生活垃圾分类相关法律制度和标准体系;建成市级 政策,研究制定和落实财政、土地、税收等配套政策,支
分类示范小区 2个以上;省级高标准示范小区 1个;加 持企业回收生活垃圾的中低价值可回收物,提高再生
大分类宣传力度,有效形成综合治理、全民参与的浓 资源回收利用率。结合浙江省再生资源回收品种目
厚氛围;城区范围内全部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城 录,明确适合我镇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再生资源回收
区“垃圾分类”工作的主要任务;第一,完善专项规划。 品种目录。依法依规落实强制回收制度。支持企业建
研究制定全镇生活垃圾分类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完 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信息化平台,健全再生资源回收
善全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 利用网络,合理布局回收网点和分拣中心,推进静脉
健全生活垃圾前端投放、中端收运、末端处理等各阶 产业园建设;鼓励企业采用押金、以旧换新、设置自动
段专项规划,并纳入镇域总体规划。加快推进厨余垃 回收机、快递送货回收包装物等方式回收再生资源。
圾、大件垃圾、废旧家电等处置设施规划建设,实现垃 规范纺织品类回收利用,制定旧衣物回收箱样式标
圾变废为宝、循环利用。研究制定城镇生活垃圾分类 准,对旧衣物回收企业进行登记备案,对回收箱布局
管理、设施建设、考核评价等相关标准。第二,实施强 进行统筹安排。培育一批再生资源回收龙头企业。二
制分类。按照浙江省、温州市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标准, 是开辟厨余垃圾收运处置线路。新购厨余垃圾收集车
明确全镇强制分类类别,制定强制分类行动目标。严 和厨余垃圾转运车,实行分类运输,开展厨余垃圾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