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4 - 嵊泗年鉴2019
P. 294

【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完成 4 艘渔船减船转产任务。完成 11 艘帆张网渔船“海渔通”APP 安装。创建“五龙
                   渔业管理”微信群,渔业安全管理沟通渠道进一步畅通。继续深化“一打三整治”,严厉打
                   击非法捕捞、非客船违规载客、休闲渔船超载等各类非法生产经营行为。持续加大渔业基础
                   设施投入力度,完成码头维修 1 座,新建渔用仓库 26 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与东方大舍
                   就黄沙村口三角区旅游综合项目达成开发意向,引进“夕会”悬崖精品酒店、沙艺文化有限
                   公司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的企业,培育经济新业态。有效把控民宿规模,引导民宿综
                   合体等高端民宿发展,加快推进“左岸屿”民宿、“船的记忆”渔俗广场等特色旅游项目建
                   设。丰富完善旅游功能配套设施,完成边礁村龙兴东路景观亮化二期工程,“一品美术馆”
                   正式开馆,开通风情小镇观光专线和 302、303 旅游交通专线,新建公交车亭 3 座,旅游咨
                   询亭 1 座,改扩建停车场 4 个,完成游客服务中心提质升级。“东海五渔村”成功创建国家
                   4A 级景区,五龙“旖旎渔乡”获评省级旅游风情小镇,黄沙村获评省 3A 级景区村庄、全
                   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以及市级十大最美村庄,会城村获评市级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


                   【人居环境显著提升】



                       强力推进环境卫生整治。投入资金 200 余万元,清理陈年垃圾 2000 余吨,治理卫生死
                   角 700 余处,新购置垃圾桶 922 个,新建垃圾站房 8 个,4 个社区村整洁村庄年度行动任务
                   全部完成。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制定出台《五龙乡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完善“四
                   分四定”工作机制,优化垃圾分类程序,打造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有序推进田岙村民宿餐厨
                   垃圾分类工作。黄沙村被评为省级高标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五龙生活垃圾分类样板
                   已然形成。不断巩固“五水共治”成果,完成建成区污水零直排排查摸底工作。扎实推进重
                   点项目建设,田岙排水污水系统改造二期工程、黄沙村中心街改造工程、五龙乡公共危坎及
                   边坡维修工程顺利完工。沙滩排水口改造工程、黄沙村 AA 级景区村庄提升工程均开工建设。
                   4 个乡级民生票决项目全部完工。深入开展“厕所革命”,加快推进 8 座厕所对标建设,打
                   造与整体环境相协调的生态旅游厕所和民生厕所,全域提升厕所内外环境。编制完成黄沙村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启动渔农村宅基地及住房确权登记试点工作。在会城村试点推行渔农村
                   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颁发全市首本农村宅基地及住房使用经营权证。巩固“三改一拆”
                   创建成果,共拆除违章建筑 8 处,面积 457 平方米,改造老旧住宅外立面 2000 平方米。持
                   续抓好“四边三化”点位整治,推进“青山白化”治理,做好生态复绿工作。


                   【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明确“一户一策”方案,落实五大扶贫工程,建立健全扶贫攻坚长效机制,确保扶贫工
                   作每一个环节有人抓、有人管、见成效。严格按照“双线”标准精准确定贫困人员,准确完
                   成贫困人口信息建档立卡和物价补贴发放工作。按时、按质、按量做好贫困人口数据动态调
                   整,严格执行公示程序,确保应纳尽纳、应退尽退、应扶尽扶。全乡共有扶贫对象 76 户 133
                   人,采取健康扶贫 27 人,教育扶贫 12 人,就业扶贫 11 人,养老扶贫 30 人,兜底扶贫 22
                   人,其他方式 4 人。截至目前已脱贫 14 户 30 人。有效推进城乡劳动力就业再就业,实现新
                   增渔农民转移就业 135 人次。实施各类困难群众专项救助,共发放、慰问各类救灾救助资金
                   1.69 万元,救助帮扶 16 户 16 人次。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全域建设,为 565 名孤寡老人提


                                                           294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