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1 - 《鹿城史志》二O二一·春夏(总第十五期)
P. 81
据其诗稿中有序记载,癸酉(1873)前后还曾讲学于杭州紫阳书院。晚年
执教于东山书院,“宛如水中一镜波光新画本;少焉月出半簾花影读书声”
之联由此而生:倒映在水中的东山书院,在阳光返照下,波光粼粼,就像
一面明镜,折射出一幅清新的画卷;转眼,暮色四合,在皎洁的月光下,
零落的花影撒滿窗台,飘溢一片琅琅的书声。
少莲公出身诗礼世家,其子弟皆才学出众,不忝周氏门墙。其中,胞
弟周德骏(松年)、周德麟(松涛)颇具文名,与文人名士时有唱酬。周
松年尤以联见长,《杨青集》也有记载。少莲公膝下仅有一子,名警迷,
字纪颖,生于清光绪二年(1876),是温州近代教育家,新式教育先驱,
为温州新式教育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周警迷年青时东渡日本留学。在
日期间积极参加反清革命活动,及至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消息传到温州,又
协助留日同学、结义兄弟黄颂英等人起事,组织几百人民团响应,并踊跃
充当民团的幕僚。嗣后,周警迷以兴学救国为己任,为开启温州民智、培
育人才四处奔走,并以其在学界的影响,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被永嘉
知县委任永嘉县高等小学堂(今广场路小学前身)堂长。该学堂后改名为
永嘉县第一小学,周警迷又被委任为校长。光绪二十九年(1903),于县
城隍仓圣殿创办“养正学堂”,聘黄崇宪为堂长。民国 3 年(1914)永嘉
县政府对辖区的学校进行整顿改革,将城区十多所小学统一改称“国民学
校”。养正学堂创办较早,被定名为“永嘉城区第一国民学校”,县政府
任之为校长;民国二十九年(1940),并入东山小学。高卓(觉敷)、夏
承焘(瞿禅)、张性白 ( 国军抗日战将 )、顾墀(丹夫)、郑克(胜夫)
等民国名人都是养正学堂早期学生(详见《温州通史编篡通讯》永嘉养正
学堂三题),与周警迷交厚。
关于少莲公的生卒年,郑金才先生在其书中也有所探究,认为:“周
少莲诗作《甲申试拔不售》:‘卅年落魄作书顽,老我名场鬓欲斑。甘露
何缘滋卞璞,秋风无力撼孙山。尚问道路虚传名,每对亲朋只强颜。毕竟
文章知己少,冬烘岂与主司关。’甲申年当为 1824 年或 1884 年,而 1824
往 事
谈 琐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