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8 - 《鹿城史志》二O二一·秋冬(总第十六期)
P. 48

八、竹筒

                            万紫千红总是春,烧火丫环杨排风。
                            一条火棍少敌手,雏凤凌空显雄风。



                                        九、杨梅
                            迎红摆宝是杨梅,茶山丁岙称第一。
                            大罗山上育名果,全国畅销当宝贝。

                            茶山杨梅红又圆,男女老少都喜欢。
                            喜看红梅多结子,欢见绿竹又生孙。



               第三、四天,也就是五月初四、初五,是龙舟竞渡的高潮之日。这天,
           会昌河中心河段上,龙舟汇集,准备斗龙。但见岸边人山人海,彩旗飘扬,

           几十支龙舟色彩各异,有红龙、白龙、黑龙,蓝龙,紫龙、黄龙,各色龙
           舟争奇斗艳。其中有几支“女子龙”,英姿飒爽,特别吸引人的眼球。
               本村是红龙,龙舟的色彩是一成不变的,是地方标志,也是品牌。本

           村的 36 名划手,是精心挑选出来的,个个力大如牛。那些年,是 70 年代
           末 80 年代初,正值村子有一只常年运送工业废水的运输队,他们天天摇

           撸或划桨,把打字蜡纸厂的废水装船,运到西郭大桥头瓯江水闸,排入瓯江。
           他们天天划船,等于每天锻炼划龙船,个个胳膊粗如杠段,所以竞渡比赛中,
           本村的龙舟如箭离弦,划得飞快,总是力拔头筹。当然,划龙舟的舵手和

           锣鼓手也很要紧。舵手要稳、准、快,温州人叫舵手为“敲艄”。稳、准,
           是不偏离方向,快速前行,快是指调头要快,快个几秒钟,往往决定胜负。
           当年,村人谢正士是一把“敲艄”好手,后来的朱岩桃、朱崇定、陈建国、

           朱崇榜都是相对固定的敲艄人员。打鼓人员也相对固定,一槌一落,起到
           统一号令、鼓动人心之催力,村人朱岩金、吴林法、吴林寿、高仁华、朱
           崇锡,均有一套自己的打鼓秘籍。

               第四天竞渡比赛后,龙舟回村,要举行收仙仪式,由参龙先生把点仙




           38
           39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