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32 - 《鹿城区志》
P. 1132

. 1012 .  温州市鹿城区志                                                                     卷五十四 体  育       . 1013 .




              隐姓埋名,或避难求生而传艺收徒,从而给浙南原                            派,促使瓯越武坛的功技空前提高。流传在境内的
              有的武术得以蝉变和提高,逐渐形成了具有“光身                            拳术种类主要有南北少林拳、查拳、华拳、醉拳、
              显露,胸臂健肌”的特色拳种。因其拳术和器械的                            鹰爪拳等。器械有剑、刀、枪、棍、棒、及锏、镖、
 卷五十四         套路形式来自沿海船上所编创,故又称“温州船拳”。                          鞭与匕首等。近现代的代表人物有庄闻俊、赵仁海、

              1986 年,在全国武术挖掘整理成果展览会上,被列                         孙月泉等。
              为全国 129 种优秀拳种之一。南拳的拳术主要有战
 ุტტ          拳、鹤拳、虎拳、步拳、岳拳及连环拳、中栏、五                                ଡধಈḤḤ

              龟(鸡)、刚柔等。器械有梅花棍、齐眉棍、丈二棒、                              20 世纪 80 年代末创立,以巾帼英雄花木兰而
              板凳花、双锏、大刀及剑术。主要的对练项目有盘                            命名。90 年代流传境内。1993 年,温州木兰拳协会
              拳(角觗)、盘棒等。鹿城近现代的主要代表人物                            成立。该拳术融技击与舞台艺术为一体,动作优美、
 鹿城体育活动历史悠久,球类、体操、田径等项目发端于 20 世纪初。武术、气功、棋类、跳绳、踢毽子、
              与拳术特色有金庆池的虎鹤拳、陈寿喜的中栏架、                            舒展柔和大方,深受妇女所喜爱。2003 年,鹿城区
 荡秋千、拔河、游泳、划龙舟、舞龙等均系百姓喜爱的传统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群众体育活动广
              金瑞云的五龟(鸡)拳等。2003 年 9 月,鹿城籍运                       翠微山木兰拳队获“全国亿万妇女健身活动先进集
 泛普及。1984 年以来,快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体育事业的繁荣,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踊跃参与
              动员毛亚琪(女),在郑州全国武术冠军赛中获个
 体育活动,竞技水平不断提高。至 2003 年底,全区有专职中、小学体育教师 178 名,高、中级以上职称教
              人武术全能与南拳表演第一名。
 练员 34 名,并先后有 7 人分获国际象棋、乒乓球、海模、技巧等项目的世界冠军;5 人分获柔道、国际象棋、
 游泳、羽毛球等项目的亚洲冠军;16 人分别获得田径、武术、体操、羽毛球、国际象棋、柔道、游泳、技巧、
                  ଽࡅಈḤḤ
 蹦床等项目的全国冠军。
                  流传温州的内家拳主要有太极、八卦、五行、
 2002 年,成功承办了第十二届省运会两项赛事,并在省运会上获得金牌数和总分数均位居全省各县(市、
              形意、武当、易筋经、五禽戏、八段锦等拳(功)法,
 区)第一名。
              常用器械有:刀、剑、枪、扎桿(棍)等。据武当
              太极名家刘会持所著《武当赵堡合式传统三合一太
              极拳的源流及特点》载,武当太极拳自祖师张三丰
 ֻ၂ᅣᅣԮ๤ุტ     创始以来,后传陕西的王宗,王宗再传温州陈州同。
                                                                    木兰扇舞                                                       宏   图 /
              始在温州流传。1931 年,蒋幼山在县后巷与五马街
              等处传功授徒。1933 年与高剑云一起在七圣殿巷创                         体”称号。
 第一节术武术术
              办了“永嘉国术馆”,传授太极铜钟功法。随后在
              县前头开设“幼山柔术社”,收徒传播太极、五行、                               ೛೛൭ḤḤḤḤ
 温州民间,自古以来素有尚武之风。各地的武  市武术协会建立,武术被列入国家体育比赛项目  少八卦等内家功法。1953 年,林镜平与方公放发起  古时称“手搏”。1979 年,温州市体校举办
 术老师成名之后大都汇集于府郡所在地(今鹿城区)  后,武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建区以来,随着现代  组织“温州国术研究社”(现市“武协”的前身)  培训班,培养了一批优秀运动员。1982 年 12 月,
 进行传教。在百戏杂耍的娱乐场所,古时称“瓦舍”  化健身运动的兴起,长拳、太极、木兰拳等武术  并聘请临海范亚夫担任杨式太极拳主教,从而进一  金宁乐在全国散手比赛中获得中量级优秀奖;1983
 或“瓦市”的地方,时有江湖艺人在此卖艺表演,  健身活动日臻普及,并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成绩  步推动了温州内家拳的发展。   年 5 月,谢晓春、尹进飞、杨重扬在浙江省散手比
 使拳踢腿、舞刀弄棒营生,有的开坛收徒授艺,从  效显著。1987 年~ 1989 年,鹿城区武术队参加 “浙         赛中分别夺得 60 公斤级、70 公斤级、75 公斤级的
 而推动了温州武术的发展。旧时的蒲鞋市,每年农  江省少年儿童武术比赛”连续三年获团体总分第  Ӊ೛ಈḤḤḤḤ         冠军;1987 年 7 月,就读于武汉体育学院的胡云清,
 历六月初一皆举行民间擂台赛。  一名。2003 年,鹿城区翠微山木兰拳队获“全国  宋高宗建炎四年(1127),高宗南迁驾临温州时,  在全国首届武术擂台赛中夺得“全国散手冠军”。
 至清代,温州武术经千年南北交流,内外兼修,  亿万妇女健身活动先进集体”。  一批文人武士随之南移,带来了北方的各类武术流
 融营伍武技、寺庙民间武艺为一炉,形成独具风格
 的南拳多种流派。  ଲ೛ಈḤḤ
 民国 21 年(1932)5 月,温州武术家蒋幼山由  被称为温州武术的“母拳”,其传承脉络渊
                                                    第二节节 气节功
 吴兴国术馆辞职返里,创办“永嘉幼山拳术传习所”,  源深厚又众说不一。通常的说法和“南少林”的
 随后民间拳社在弘扬国术呼声中四处成立,南拳以  关系密切。由于浙闽两省地域接壤相连,自(宋)
 拳坛形式散布民间。  亡后,众多的仁人志士坚持反元,在浙南闽北等  气功功法种类繁多,历史颇久,其中较有影          东瓯第十洞天名胜永嘉(今鹿城),闻瑞安薛里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传统武术仍在民间流  地尤为激烈。特别是明末清初时的战事频频,及  响的是“铜钟功法”。清仁宗嘉庆年间(1796 ~  武功能人薛镇铨(字雪景),精少林攻技,遂往访
 传,成为城乡人民习武健身的群众性活动。1953 年,  统治者的镇压、迫使“南少林”武僧流离浙南各地,  1821)峨眉山澄慧禅师(号宏弘)东游浙江时,慕  之。交谈后,与薛比试后薛拜僧为师,留家八年,
   1127   1128   1129   1130   1131   1132   1133   1134   1135   1136   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