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07 - 《鹿城区志》
P. 1407
. 1288 . 温州市鹿城区志 卷六十五 人 物 . 1289 .
任助教。后又拜武汇川(杨式太极拳名师杨澄浦入 年,经浙江省商业厅厨艺职称考核,授予特二级烹 江省农协副主任、省人民政府委员、省财经委员会 ᇛࠚӄč̾͆̿ͅi̾͆͆͂Ď
室弟子)为师,并协助创办“汇川太极拳社”。 民 调师职称。1982 年,因在服务行业的特殊贡献,评 委员、省合作事业管理局局长兼供销合作总社主任。 永嘉城区(今鹿城区)人。复旦大学外文系毕业。
国 16 年(1927),上海掀起太极拳热,全国名师云 为温州市劳动模范,并当选为市人大代表。1985 年, 1953 年 1 月,任上海汽轮机厂党委书记和上海市重 历任重工业部研究室编译、冶金部《冶金报》记者、
集申江,使其观摩到各路名师的精湛表演,并常至 晋升为特一级烹调师,同年评为浙江省特等劳动模 工业局党委委员、上海市工业生产委员会副主任兼 武汉大学写作研究所所长、武汉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杨澄浦在沪住处,经名师亲手点拨。其间,还与全 范和全国商业系统劳动模范。 华东行政委员会委员等职。“文化大革命”中受到 为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作家协会会
国八卦掌名师姜容樵互授各自拿手剑术,武艺大进。 经多年摸索和实践,其“瓯菜” 烹调技能炉火 严重打击,下放劳动达 7 年。恢复工作后,任上海 员。1995 年因病于武汉逝世,终年 67 岁。著有《应
后受武汇川之托,赴常熟汇川太极分社执教。抗战 纯青。1983 年,在全国名厨师技术表演鉴定会上, 压缩机厂、柴油机厂党委书记。1976 年 12 月,身 用写作学概论》、《写作学高级教程》,另有学术
期间,受温州蒋幼山、高剑云盛邀,先后数次来温 其制作的“双味蝤蛑”、“三片敲虾”、“锦绣鱼丝”、 患肺癌,长期住院,但仍以顽强意志与病魔抗争, 论文 50 余篇。曾获中国写作学会学术成果一等奖、
州传授太极拳。32 年,温州举办“武术运动大会”, “爆墨鱼花”,成绩名列全国 12 名参赛厨师之首。 撰成 20 万字长篇回忆录《坚持浙南十四年》,为 国家教委一等奖。
出任裁判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3 年,受林 曾参与《中国名菜谱(浙江风味)》、《烹调技艺》、 后人留下珍贵的党史资料。在此期间,还任全国政
镜平、方公放之邀,任“温州国术研究会”委员, 《中菜烹调法》等书的编写工作。并与他人合著了 协委员。上海市政协副主席等职。 ࠱නč̾͆̽̓i̾͆͆̓Ď
兼太极拳总教练,从此定居永嘉城区。1956 年,参 《小餐馆菜谱与烹调技艺》一书。20 世纪 80 年代, 1995 年 12 月 1 日,病逝于上海,享年 83 岁。 学名王起,永嘉梧埏(今瓯海区)人。出生于
加浙江省武术选拔赛,获太极拳、剑二等奖。1958 年, 担任温州市饮食公司烹调技术培训站主教与温州华 书香门第,自幼熟读经史子集,喜爱戏曲、小说。
参加浙江省武术观摩评奖大会,获太极拳并列一等 侨中学烹调班主教,致力于培养瓯菜烹调人才。经 ਃၭč̾͆̿́i̾͆͆͂Ď 小学未毕业,即考入浙江省立第十中学。因参与反
奖。1982 年,参加浙江省老拳师武术表演赛,表演 其培训的学生达 2000 多人,其中仇云华、潘晓林 永嘉城区(今鹿城区)人。民国 28 年(1939)在 对“二十一条”、抵制日货活动被退学。后转入瑞
了晚年创编的融太极、形意、八卦等拳之精华,结 在1988年第二届全国烹调大赛上,获三项全能奖杯, 温州中学念高中,后考入中央大学水利系。在大学读 安中学,借住孙诒让家,得览玉海楼藏书。民国 14
合气功的“四象太极拳”获得一等奖,被武术界称 均晋升为特二级烹调师。 书期间,曾参加学生爱国运动。35 年参加革命,37 年 年(1925),考入东南大学中文系。在校期间参加了
之为“神拳手”。1985 年,在温州创办“范亚夫杨 1994 年,因病在温州逝世,年仅 49 岁。生前 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曾组织南京一批大学生到浙 词曲大师吴梅的“潜社”,开始了词与散曲的创作;
式太极拳学社”,在机关、学校、医院、工厂及公 曾为中国烹调协会理事、浙江省烹调协会副会长、 南根据地工作。 后在闻一多老师指导下,组织了“春泥社”,又从
园等地义务传授太极拳,授教弟子数以万计,为温 浙江省和温州市厨师技术考核鉴评师、温州华侨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参与南京水利水电科 事话剧与新诗的创作。16 年春,曾回温在瓯海中学
州太极拳健身运动作出重大贡献。 学名誉校长等职。 研院的筹建工作,任南京水利水电科研院工程员、 任教。因参与政治活动,在蒋介石“四一二”反革
1994 年在温州逝世,享年 90 岁。 办公室副主任、筹建处副处长。在此期间,为治淮 命政变时被逮捕,后经亲友保释,重返南京读书。
ᄁč̾͆̾̿i̾͆͆͂Ď 工程作水土工试验,并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人 民国 18 年(1929)夏,大学毕业后即返温,在
ۥۥč̾͆̿͂i̾͆͆́Ď 原名兆丰,化名志坚、越墙,江西万载县人。 才。1956 年参加编制中国十二年科技发展规划,负 浙江省立十中任教。后又受聘上海松江女中任教。
原名朱启文,永嘉城区(今鹿城区)人。民国 民国18年(1929),年仅17岁在家乡参加农民委员会。 责组织编写水利规划纲要。1958 年调北京,先后任 6 年中,为研究元曲积累了大批资料。抗战爆发后,
34 年(1945)秋考入浙大物理系。37 年 2 月,辍学 19 年 9 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 4 月加入中国 水利电力部技术委员会水利电科研情报处处长、水 旋即回温投身抗日救亡工作。后到处州中学任教,
赴冀东解放区参加革命。38 年 5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共产主义青年团,22 年 5 月成为中共党员。历任红 利电力部第四工程局副局长、电力工程部科学技术 写下大量抗战诗文。30 年出版诗集《越风》。40 年
7 月随解放大军南下湖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军第三军团八军六师九团宣传员、第七军团政治保 委员会副主任、水利电力部科技司副司长、电力工 代初,任教浙江大学龙泉分校。抗战胜利后,任教
历任湖南商业厅科长、长沙裕湘纱厂厂长、湖南省 卫局技术书记,参加中央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 业部高级咨询委员等职。1967 年,曾组织考察队对 于浙大、之江文学院,并潜心研究中国文学史及元
人委经济小组工业组组长。1958 年调湖南省计委, 战争,曾两次负伤。23 年 7 月,随抗日先遣队离瑞 四川雅砻江唐古栋垮山滑坡事故进行考察,撰写考 人杂剧,先后完成《西厢五剧注》、《集评校注西
曾任省计委副主任、主任、党组书记,此后担任全 金北上。次年 1 月在江西怀玉山遭包围,2 月随刘英、 察报告,为雅砻江下游大三线建设的安全提供了科 厢记》。37 年,受聘于广州中山大学,任教授,从
国六届人大代表、湖南省政协常委、城市经济科技 粟裕突围,任新组建的红军挺进师政治保卫组长, 学依据。70 年代,在黄河刘家峡、龙羊峡工地工作 事古典文学教学与古代戏曲研究。
委员会主任、湖南省计委特邀顾问、国务院三线办 随军进入浙江。25 年,先后任中共浙南特委委员兼 期间,解决了工程建设中一系列重大科技问题。8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在中山大学任教,
公室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 鼎平中心县委书记、浙南军分区政治部主任。26 年 年代后,作为主要负责人参加了黄河上游、乌江流 历任中文系主任、古典文学研究室主任、校务委员
1994 年在长沙病逝,享年 69 岁。 3 月,任浙南特委(27 年改称地委)书记,此后兼 域、澜沧江及四川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等水电 会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并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
任闽浙边临时省委委员、浙江省委委员、组织部长、 综合考察,为这些地区的水电开发作出重大贡献。 会文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大百科全书戏曲卷分编委、
ࣁՑُč̾͆́͂i̾͆͆́Ď 闽浙赣省委常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浙南游击纵队司 在工作之余,还负责《中国水利百科全书》、《中 副主任等,被选为民盟广州市主委、广东省主委等。
温州市区(今鹿城区)人。1958 年进入温州市 令员兼政委等职。 国电力百科全书》、《中国水利名词》、《中国电 1996 年因病在广州逝世,享年 90 岁。著有《中
饮食公司,先后在大同食堂、东山食堂、青年餐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第五(即温州) 力名词》等书编审工作。从 80 年代起,连续三届担 国十大古典悲剧集》、《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桃
任烹饪工作。1964 年秋,选送浙江省厨师培训学校 地委书记和第五军分区政委,兼浙江省委委员、华 任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秘书长。 花扇注》、《元杂剧选》、《玉轮轩戏曲新论》、《王
进修。次年毕业,返温分配到温州酒家任厨师,随 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出席全国第一届政协会议和中 1995 年病逝于北京,享年 71 岁。 季思学术论著自选集》等。
名师李阿斗、徐岩池、陈锦树深造,厨艺日进。1980 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1950 年 5 月,被错误认为
过去存在“山头主义”、“家长制领导”,调任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