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0 - 洞头县志(1991-2005)
P. 150
洞头 县志 第一编 建制区划
DONGTOU XIANZHI 第一章 建制沿革
续表
出露情况
礁 名 性 质 方 位
长 ( 米 ) 宽 ( 米 ) 面积 ( 平方米 ) 高度 ( 米 )
龙肚岩 干出礁半屏岛东侧 、 老人头岩南侧 3 2 6 3.10
牛屎礁 干出礁半屏岛东侧 、 龙肚岩南侧 13 6 78
卜卦礁 干出礁半屏岛东南侧 、 半官屿北侧 40 3 120
八角礁 干出礁半屏岛东南侧 、 半官屿西北侧 25
烟筒岩 干出礁半屏岛东南侧 、 半官屿西南侧 5 3 15 3.80
偏南岙礁 干出礁半屏岛南侧 30 3 90
大疤礁 干出礁半屏岛南侧 4 3 12
破 礁 干出礁半屏岛南侧 12 7 84 3.50
牛鼻西礁 干出礁半屏岛南侧 10 2 20 2.10
扁 礁 干出礁半屏岛西南侧 11 6 66
潮东礁 干出礁半屏岛东南部 、 南猫屿东北侧 10 8 80 6.20
第三节沙洲滩涂山脉
长约 2 公里 , 宽约 0.40 公里 , 面积约 0.59 平方公
一 、 沙洲 里 。 最大干出高度 0.90 米 , 最小干出高度 0.70
米 , 平均干出高度 0.80 米 。 其北侧为主航道北
在大门岛西侧及其南面与霓屿岛之间 , 由于 水道 。
瓯江水携带的泥沙于入海处沉积而形成了几块沙 【 仰舌沙嘴 】 因形状像仰着的口舌 , 故名 。
洲 、 沙嘴 。 主要有 : 在霓屿岛西北侧 , 为瓯江口滨海沙洲 , 低潮时出露 。
【 门沙 】 因位于大门港水道中 , 故名 。 在大 由淤泥和细沙组成 。 长约 2.70 公里 , 宽约 0.50 公
门岛与小门岛之间的大门港西部 。 由淤泥和细沙 里 , 面积约 1.12 平方公里 。 最大干出高度 0.90
组成 , 低潮时出露 , 呈近椭圆形 , 自东北向西南延 米 , 最小干出高度 0.10 米 , 平均干出高度 0.40 米 ,
伸 , 干出长约 0.70 公里 , 宽约 0.23 公里 , 面积约 向西北延伸 , 与灵昆附近的温州浅滩相近 。
0.15 平方公里 。
【 高沙 】 因低潮时出露较高 , 故名 。 别名三 二 、 滩涂
角沙 。 在大门岛西侧 。 为瓯江口滨海沙洲 。 由淤
泥和细沙组成 , 为东南 — 西北向 。 略呈平行四边 洞头列岛周围由于瓯江等河流和岛屿上冲刷
形 , 低潮时出露 , 最大干出高度 1.60 米 , 最小干出 下来的泥沙沉积 , 形成一些可用于养殖和围垦的滩
高度 0.30 米 , 平均干出高度 0.60 米 。 东西长 3.35 涂 。 主要有 :
公里 , 南北宽 1.40 公里 , 面积约 4.62 平方公里 。 【 小门涂 】 位于小门岛北侧 , 故名 。 长约
【 重山沙嘴 】 因位于青山岛西侧 , 青山岛曾 3.40 公里 , 宽约 0.40 公里 , 面积约 1.18 平方公里
称重山岛 , 故名 。 由沙和淤泥组成 。 低潮时出露 , ( 不包括已围垦建造盐场面积 )。 主要由淤泥组成 ,
4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