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4 - 《台州市志》下册
P. 194

平溪村,与邵明等人率领的台属革命武装会合。20日,“机动”部队与“铁流”部队合

                 编为浙东人民解放军第4支队,刘发清任支队长,邵明任政委。38年1月,原“灵活”、
               “铁流”部队合编为1个大队,编入浙东人民解放军第2游击纵队第4支队,代号三

                 门。2月,进入会稽山地区。第2游击纵队第4支队番号仍保留在台属地区。3月,台属

                 工委重建主力武装,仍用第4支队原番号,代号春雷,邵明任支队长兼政委。至5月,
                 发展到3个大队600余人。台州解放后,南下干部纵队第1支队第6大队与浙东人民
                 解放军第2游击纵队第4支队队部合并,组建浙江军区第六区军分区,辖7个县大队

                 和1个警备团。

                     洪流部队    民国37年(1948)8月18日,在宁海西南山区山洋建立。大队长兼
                 政委杨民奎,政治指导员萧群(1949年2月后为雪里红)。38年7月,改编为宁海县大

                 队,下辖3个分队,队部初驻县前街,后迁妙相寺。同年11月,县大队改为台州军分
                 区第6独立营。1952年2月裁撤。

                     火花部队    民国37年(1948)9月,中共台属工委副书记王槐秋,率临(海)、三
               (门)办事处及生产工作队(负责部队给养)在临、三边区建立根据地,扩大武装力

                 量,编3个游击小组。12月,台属工委建立临三县大队,代号火花。大队长金贤益,指
                 导员应为民(兼)、梅茂苗,辖3个排60多人。

                     红旗部队  民国37年(1948)底,在三门成立,大队长郑廷勋(郑平民),辖2个中
                 队,百余人。次年初在高枧、山岙、吴岙、珠岙一带活动,并参加解放三门县城。后

                 编入浙东人民解放军第2游击纵队第3支队。
                    “鲁迅”部队  民国38年(1949)2月11日在宁海茶院杜岙村建立,为中共宁海工

                 委领导的游击武装。队长赵礼贤。同年5月,于三门县亭旁编入浙东人民解放军第
                 2游击纵队第4支队1大队。

                     三临大队    民国38年(1949)3月,温岭中共党员陈桂莳、李小旺等人,按照中
                 共椒南工委的部署,联络参加过新四军的应梅笙,在温西区山下、岙口、焦湾一带发

                 动农民起义,收缴地方和联防队枪械,武装群众约200人,进驻祗园寺,成立三临大
                 队。大队长应梅笙,指导员李小旺,宣传联络员陈桂莳。6月初,整编为人民解放军

                 浙南游击纵队第3支队第10中队。

                     浙东游击纵队后方医院    民国37年(1948)9月,“机动”、“灵活”部队南进天台
                 山,战事频繁,中共浙东临时工作委员会决定:在天台山麓的宁海山洋地区建立后

                 方基地,开设后方医院,并成立党支部。后迁到天台下深坑,又迁到杳无人烟的上
                 深坑龙潭背。医院为适应战时救护工作需要,开办业务培训班。后又从宁海、临海

                 调入医务人员,坚持到天台解放。
                   · 1250 ·    台州市志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