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8 - 《台州市志》下册
P. 308
第二节 考 古
大“佛”字 在仙居县城东10里石牛村,晋代石头禅院僧道慧刻。魏体,阴刻。
字高11.2米,宽11.2米,最粗50厘米。是国内发现的最大摩崖石刻“佛”字。
下汤原始村落遗址 在仙居县城西郑桥乡下汤村,有2000平方米,1984年发
掘。出土石斧、石凿、石磨棒、石制削器、石簇、石刀、石磨盘、鼎足等生产工具和生
活用具。经省考古研究所鉴定,属原始社会晚期新石器时代遗物。遗址原是原始
人聚居村落,是台州发现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古遗址。
蝌蚪文 在仙居县淡竹乡韦羌山蝌蚪崖。崖高128米,相传为大禹刻石。东晋
义熙间,周廷尉“造飞梯以蜡摹之,然莫
识其义”。后有台州守备阮铭、宋代知
县陈襄、清代潘耒寻觅,皆因山崖陡峭
而归。陈襄诗:“千尺石岩无路到,不知
科斗事何如?”1985年,地、县文化局9
人联合考察,从200米外用望远镜头拍
摄照片,经逐点分解,现出长方形崖框
里有人工镌凿的日纹、虫纹、鱼纹、草
纹。1994年5月,仙居电视台王银华和采
图25-3 复原后的蝌蚪崖石刻图像
药山民潘余龙等登山,用绳索悬空吊下
绝壁拍摄。1995年,上海徐作生考释“是远古畲族先民的图腾崇拜记事”。
三合潭遗址 1971年,在玉环县城关镇南山村发现。遗物散布面积约2.1平方
公里。遗址分3个文化层。第一层为春秋战国时期,出土文物有碗、杯、钵等;青铜
器有剑、矛、刀、镞、鎒、锸、凿、锛等;印纹硬陶有罐、壶、瓶、盘,纹饰主要为网纹、米
字纹、方格网和回纹4种。第二层为西周至商代,在4~5米深灰土层中出土大量原
始青瓷,胎料较粗糙,但火候较高,质地坚硬,基本达到瓷化。器型有碗、豆、盘、盂
等。还发现大量稻谷和陶、石制磨盘。有规划排列的卯榫结构杆阑式建筑,对研究
商周时期建筑有较高科学价值。第三层为新石器时代,出土石器有犁、锛、铖、斧、
凿、刀、镞、锄等,陶器有纺轮、网坠等。遗址延续期1800年,为研究东南沿海岛屿史
前文化提供资料。
秀岭水库古墓发掘 1956年12月,黄岩县秀岭水库开工。13日,浙江省文物
· 1364 · 台州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