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0 - 台州市路桥区志
P. 50
台州市路桥区志
淳祐九年(1249),黄岩知县王华甫建社仓,储谷7000石。路桥洪洋赵处温设立义庄,义仓储
粮千石,供贫困人家丧葬嫁娶之用,知县王华甫写《洪洋义庄田记》。
元
至元十三年(1276),元军灭宋,占领台州,属焉。
大德三年(1299),黄岩知州韩国宝浚河,东南沿海水利复兴,区境受益。
至正八年(1348),路桥人方国珍在路桥洋屿发动农民起义,揭开元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至
正二十七年十二月,降朱元璋。
至正二十六年(1366),陶宗仪著《南村辍耕录》付梓。
明
洪武元年(1368),浙江提刑按察佥事熊鼎,迁台州方国珍旧部官吏200余人于江淮。
洪武四年(1371)十一月,靖海侯吴桢收编方国珍在明、台、温3府旧部军士及船户11万余人,
隶各卫、所为军士。
是年,朝廷推行屯田政策,又将随方国珍归顺的24000余人尽迁徙安徽濠州(今安徽省凤阳)。
洪武七年(1374)正月,朝廷命停止对外贸易,严禁沿海民众私自出海,以防倭寇。
洪武九年(1376)春,陶宗仪《书史会要》成,自序之,八月二十二日,宋濂作序。
洪武十七年(1384),朱元璋采纳方明谦(方国珉子,方国珍侄)建议,由汤和主持,方明谦及堂
兄方礼、方行、方关操办,沿海设卫所,筑城 59 座。洪武二十年完成,4 丁抽 1 为军戍,以防倭寇。
对洪武中期至嘉靖中期150多年的海疆安定起到重要作用。
永乐三年(1405),徙浙江民两万户于京师,充仓脚夫。
成化五年十二月(1470年1月),台州知府阮勤奏析太平、繁昌、方岩3乡设置太平县(今温岭
市),灵山乡(即今路桥区基本区域)的一部分也划归太平县,灵山乡仍属黄岩。
正德年间(1506~1521),初,在金清港北岸筑洪辅塘,南至新河,北达海门乃崦,长约 25 千
米。末,筑四府塘(在洪辅塘下,为李推官主持),北起赤山,经南野份、水陡门、小五份、坦头沈、卷
洞桥、陡门闸,南达金清港北,全长25千米,海岸外移3千米。
嘉靖三十一年(1552)四月,倭寇从海门登陆,往路桥抢掠。路桥蔡德懋聚集乡民奋力抵抗,
擒倭首8人。
嘉靖三十三年(1554)十月,倭寇从下梁霓岙(今属金清镇)登岸,向黄岩县城流窜。
嘉靖三十七年(1558)四月,倭寇屯兵栅浦,分掠黄岩县城、长浦、路桥和泽库、松门、太平县城
等地。十月,下梁乡民梁述、梁健、梁生兄弟等在盘马山御敌牺牲,入忠勇祠。
嘉靖三十八年(1559)二月,倭寇从陆路分掠路桥、泽库、沙角等地,白峰桥人彭太太,带领乡
民与倭寇战于白峰岭。五月,谭纶与戚继光在新河附近沥湾(今属金清镇双升村)大歼倭寇。
嘉靖四十年(1561)四月二十三日,倭寇七百余人侵犯新河。时城内空虚,戚继光夫人王氏命
令全城妇女与士兵一道守城。指挥佥事唐尧臣从海门疾趋新河,急令黄岩、太平两县调集乡兵救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