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1 - 台州市路桥区志
P. 81

第二编 自然环境 ■



                    浪矶山系列        位于路桥区东部沿海,由浪矶山、朝岩后山、白沙山、西岗山、天灯盏、子云山等
                沿海山脉组成,原均为海岛山,现多数与大陆相连。原为黄琅乡地,现并入金清镇。

                    浪矶山
                    浪矶山 又称琅玑山、琅矶山,主峰海拔243.5米。
                    朝岩后山
                    朝岩后山 海拔143米,在浪矶山岛上。
                    白沙山 海拔143米,在白沙山岛上。
                    白沙山
                    西岗山 海拔148米,在黄礁岛上。
                    西岗山
                    天灯盏 海拔173.5米,在黄礁岛上。
                    天灯盏
                    子云山
                    子云山 海拔127米,在黄礁岛上。
                    仍在海上的海岛有:(自南向北)东笼岛、箱屿、西笼岛、鹁鸪嘴屿诸岛山。


                                                 第三节           平      原



                    路桥区平原属浙东最大的温(岭)黄(岩)平原腹部,约占区境面积的90%。
                    水网平原       分布于螺洋街道、桐屿街道、路桥街道、路南街道、峰江街道、新桥镇、横街镇和路
                         平
                           原
                    水
                      网
                北街道的大部以及金清镇西部,约占全区平原一半,属老海积平原,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地面
                高程一般在3.1~3.5米。平原内河道众多,灌溉便利,但排泄缓慢,每逢暴雨,极易受涝成灾。
                    滨海平原
                    滨 海  平 原   位于横街、下梁以东,包括蓬街镇、金清镇大部和台州市农垦场,约占全区平原面
                积的一半。形成时间最长约1000年(阻浪山脉附近除外),亦称新海积平原,其中下梁、百步、浦北
                以东成陆还不到500年。地面高程较水网平原略低,金清镇以西高程为3~3.2米,以东为2.5~3
                米。滨海平原距海岸线近,排水条件良好,但也易遭海潮危害。


                                                第四节          土壤植被



                    路桥区土壤主要有:平原水稻土,分布在砂岗以西,称水网平原水稻土,它起源于老海积物,

                有机质含量在4%~5%之间,一般呈中性反应,是境内主要良田土;沿海水稻土,主要分布在砂岗
                以东的东部滨海平原,称为滨海平原水稻土,起源于新海积物,经脱盐淡化后蓄水种稻,逐渐变为
                水稻土,有机质含量在2%~5%、pH值6.5~8.5之间,是横街镇以东沿海的主要良田土;滨海盐土,
                呈带状分布于金清沿海,系海洋泥砂沉积而成,可溶性盐含量高,一般在0.1%~0.2%之间。此外,

                还有小部分潮土和丘陵、山前地带的古红土、黄土等。





                                              第二章 水文水系






                    区境属金清水系。主要河流有:

                    南 官  河   为境内最主要河流,起自黄岩城区,经十里铺过坝头闸入境向东南,经桐屿、马铺至
                    南官河

                                                            39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