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66 - 莲都区志
P. 1466

· 1404  ·                                 莲都区志

                 地百姓勒石于碑铭其恩德。不久,补鹤峰州判。当地河中有滩极险,每年春天水涨时覆舟溺
                 死者甚众。惟球增设救生船,选择年长经验丰富的船工管理,被拯救的人不计其数。转兴山
                 知县,后改任随州唐县镇判,时有巨盗戴么等抢掠钱财巨万,多年未能结案。惟球到任不久

                 即捕获三十余人,地方得以安宁,百姓建生祠祀之。一年后,调任鹤峰知州。卒于任上。惟
                 球工于书法,能篆刻。平生尤爱菊花,故著印谱、诗集,均名“冷香”。


                                                           王尚赓
                     王尚赓(1791—1848 ),字云舫,县城人。性情孤高,品行纯真笃实,尤重朋友情谊。平
                 时以研读图册史籍自娱,善书画。尚赓癖好古文物,搜寻断碣残碑,必剔除苔藓芜草,将其临

                 摹。道光十三年(1833),府训导李金澜编纂《括苍金石志》十二卷,尚赓与里人王尚忠(字荩
                 臣)参与共成之。后又编纂《续括苍金石志》四卷。道光十七年(1837),手钞顾炎武撰《日知
                                                                                                     《
                 录》四卷。道光二十六年(1846),参与修纂《丽水县志》。另著《淳化阁帖释文辨正》十卷、云凫
                 诗钞》一卷。




                                                           阎秉义

                     阎秉义,生卒年不详,字中和,县城人。自幼随父在台州都司任所。因长住军营,熟谙军
                 事。荐举宁波守营守备。任满,以晓畅营伍军务擢都司。嗣任广西左江(今南宁)都司。左
                 江昔有巡逻海船以防海盗,年久失修,成为摆设。秉义招募水手,轮流巡逻、侦察、缉捕海盗,
                 以捕获众寡记功过。年余,捕盗数百,其管辖海域行船。后擢隆林游击,驻扎八达。八达近
                 交趾(今越南),土著人与徭、倮等民族杂居,民风粗犷剽悍。秉义建立义塾,延师授课,劝设

                 药局,造棺椁,革民风新。道光十二年(1832),代理郁林(今玉林)参将。恰逢徭民起义,秉义
                 设埋伏掩杀,斩获甚多。次日,提督苏绍荣率兵赶到,为请功,下令搜捕徭民。秉义说:“有谓
                 顺徭,不宜加兵。”秉义因功代理浔州(今桂平)副将。道光十四年(1834),擢升济南参将,因
                 疏浚护城河有功,兵部议加一级。十八年,受道光皇帝召见记名,擢从二品副将。次年,以母
                 老乞归。


                                                           徐望璋

                     徐望璋(1776—1857),字达珍,峰源西坑人。自幼颖敏,每日读书千言。后在碧湖汤家
                 设馆授课。汤家藏书甚多,望璋每天抄写,风雨无阻,对诗文能深刻领会古人境界。嘉庆六
                 年(1801)举拔贡,二十一年中举。主讲莲城书院十余年,门学均有其风范。被授武义县教
                 谕,洁己爱士,士民称其贤。七旬以足疾辞职回家。著有《芸亭书抄》。工行楷。



                                                           朱有章
                     朱有章(1806—1864),字文焕,号荇舫,乳名联璧,雅溪西溪人。道光十七年(1837)拔贡
                 生,朝考一等,初授四川奉节知县。后改任丰都、新繁、大邑、梁山知县,共13年。所至有惠政,
                 百姓共爱戴。每调离一县,百姓结伴相送20里外仍不舍。赠万民伞,力辞道:“尔民多贫苦,此
                 乃虚文徒费。如果爱戴,口即是碑,何用斯!”咸丰元年(1851)冬,在大邑知县任上引病卸任回
   1461   1462   1463   1464   1465   1466   1467   1468   1469   1470   1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