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93 - 庆元县志(1991-2010年)
P. 393
第十七篇 旅游
30 度以上,山峰、峡谷、悬岩频见。沟谷众多,水系发达,水资源丰富,溪流呈放射状,分属瓯江水系
和闽江水系。百山祖西南坡为闽江支流松源溪的源头,东北坡为瓯江主流的发源地。百山祖地区山高林密,
地形复杂,沟谷纵深,狭窄而弯曲,水流时而平缓时而湍急,清澈见底,跌水瀑潭随处可见,有些地段
比降较大,形成多级瀑布,蔚为壮观。如百瀑沟,峡谷高峻、溪流比降大,整条溪流几乎完全是由瀑布、
叠水和泉潭组成的,故名百瀑沟;三井溪,河床较平缓,开合有致,3 个龙潭水深在 10 米左右,如三只
巨碗盛三颗巨大的碧玉,潭水碧绿。
百山祖冷杉 是百山祖特有的古老孑遗树种,是第四纪冰川浩劫而保存下来的植物。全球仅存此 3 棵,
有“植物大熊猫”之称,1987 年被国际物种保护委员会列为世界最濒危的 12 种植物之一,是研究古地理、
气候的发生与变化的“活化石”。
百瀑沟 位于三公湖度假区与万里林服务管理区之间,总面积为 326.9 公顷,为丽水市十大峡谷之一。
沟段从百山祖到后广村清凉亭止,长度十多千米。沟谷地段保存着成片半原始状态的常绿阔叶林,大树
参天,流水潺潺,区内沟壑纵横,沟沟瀑布。曲折迂回的三曲瀑、层层叠叠的百叠瀑、瀑声如雷贯耳的
虎啸瀑、艳丽迷人的孔雀瀑、分回自然的双链瀑、丫字瀑、双龙戏珠等景观,各具其态,数不胜数,其
瀑布分布密集。虎啸岩、神蛙天歌等石景不仅形态逼真,而且有着美丽的传说。此外,还有蕴秀藏幽的
锦绣涧、耸树隐天的密林幽径、神奇怪异的劈石树、树皮斑驳奇丽的紫茎展姿等。1998 年,百瀑沟开放。
2010 年,景区内建成游步道、钢索桥,6 座钢索桥将主要景点连接。景区内除开辟游步道外,其他没有
进一步开发,整个景区较为原始自然。春夏期间景观效果尤佳,冬天则有冰瀑,景观特别。
巾子峰 又名锦山、薰祖峰。位于县城西北,松源镇与屏都镇交界处,海拔 1563.2 米。清代庆元知
县吴纶彰《巾子峰》有诗极赞巾子峰的秀丽风光:“群山万壑拥苕峣,雾谷霞冠雨后描;瀑驾长虹饮溪涧,
峰攒神剑插云霄;松岩薄日开青障,仙杖凌云渡彩桥;回首东南堪入画,玉龙百尺泻寒潮。”巾子峰以
“险”“奇”称著。险,指巾子峰的高峻。巾子峰在周围群山中脱颖而出,孤峰独立,宛如两支齐天利戟
直插云霄,尤显峻拔。会溪犹如一条银色的丝带从山脚逶迤而过,到了山腰,坡势愈上愈陡,而顶端更
是双峰并峙,直迫云际。奇,指巾子峰景观以云见奇。常见两峰之间轻纱飘渺,白云浮游。据清光绪版《庆
元县志》记载,宋大观年间出现过一次奇异的天象:一缕五色彩云,从南面的薰山冉冉升起,霎时变成三
条彩虹,飞架巾子峰上,隐约听到仙乐之声。西北角上空,霞光纷呈,依稀见到座座玉楼琼阁。数分钟后,
云消雾散,幻境顿消,蓝天下又屹立着双峰。这一自然景象,古人喻为“群仙聚会”,古“濛洲八景”之“巾
子祥云”因此而来。
双苗尖 位于洞宫山脉东南麓闽浙交界的江根乡境内,以高山草甸、高山奇石、高山湿地而闻名。
因有高、低两座山头相对,故被称为双苗尖。山头高者海拔 1626 米,低者海拔 1595 米,两尖之间及周
围山坡均为草地,局部砂石裸露成片状。在双苗尖顶可望见福建、浙江两省四县,群山尽收眼底,同江
根乡箬坑村仙岩山对峙相望。双苗尖风景以奇石著称,在数十平方千米的山岗缓坡上,形态各异的奇石
星罗棋布。有的形如巨龟,有的貌似鸟兽,有的层层相叠,摇摇欲坠,有的集聚成迷魂阵,有的孤立于
花丛中如娉婷的仙女,有的凌空飞架成天桥,还有“神龟显灵”“神剑劈石”等扑朔迷离的神话传说。高
山草甸是双苗尖重要景观之一,山顶上宽阔、平坦的草甸,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一片油绿蔓延至远远
的山边,是附近几个村庄的放牧地。山下农户有“春耕后放牛高山,数月不归”的习俗,使这江南景色
增添几分塞外风光。位于双苗尖北侧山谷中的双苗尖湿地,面积 9000 多平方米,海拔 1404 米,地形狭长,
湿地内有一眼泉水,水清澈见底。
龙头山 又名鸾峰山,位于县境西北边陲,浙闽两省龙、庆、松、浦四县交界处,距离县城 62 千米,
顶峰海拔 1348.9 米。清光绪版《庆元县志》称之为“山峰峭立,为浙闽诸山之源”。站立峰顶,视野开阔,
可观绚丽灿烂的日出、瞬息万变的云海;俯瞰脚下,可望四县境地,百里山川,尽收眼底。三峰弧立,两
江分水,八角亭榭,四面石墙。还有鳄鱼石、把米岩等景点。山顶有龙头山庙(鸾峰仙阁),山腰有白云
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