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41 - 庆元县志(1991-2010年)
P. 641
第三十篇 科技
第三节 科技推广
1991—1995 年,庆元县农业科技在粮食生产和综合开发两方面,以优良品种选育、优质高产栽培技
术为重点内容,开展一系列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工作。以不育系为开发利用的重点攻关项目,选配成
功“Ⅱ优 64”“Ⅱ优 46”“Ⅱ优 63”等杂交水稻新品种,从 1992 年起成为全县杂交水稻栽培的当家品种,
累计推广面积 61066.67 公顷,增产粮食 3800 万千克。推广“模式栽培”“垄式栽培”“病虫草鼠综合
防治”“配方施肥”“低产冷水田技术改造”等粮食增产技术,每亩增粮食 40 千克以上,推广普及率达
80% 以上。引种成功楚门文旦、胡柚、脐橙、笋用竹、猕猴桃等新种类。推广一批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建
立笋用竹示范开发基地 20 公顷,优质高效笋竹两用林标准范林 333.33 公顷,全县推广 1333.33 公顷;建
设猕猴桃信生栽培基地 4264 公顷;低产果园技术改造 60 多公顷。实施以“袋料香菇栽培”为重点的星火
计划科技项目,星火科技工作在深度和广度上取得重大突破和卓越成效。形成庆元特色的食用菌支柱产业,
1995 年末食用菌产业总产值达 4.5 亿元,农民香菇纯收入 960 元,占总收入的 52.2%,创税 2119.75 万元,
占全县财政收入的 61%。形成一批以星火科技为依托的新兴乡镇工业企业,塑料筒袋、薄膜、食用菌配套
机械、食用菌产品加工、毛竹资源综合加工利用等企业,总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 30% 左右。培养一
批各类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乡土人才,提高了乡镇企业的技术和经营水平,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1996—2000 年,开展浙江庆元省级食用菌星火技术密集区建设工作,重点进行“食用菌产品深加工、
菇木林培育相关产业开发、优质高效栽培等产业关键技术开发研究。5 年来,产业发展依靠技术创新与开
发实现三大转变,香菇生产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产业结构从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从资源消耗向“节
流开源”方向转变。组织实施省食用菌中试基地建设,进行食用菌品种选育与技术研究,开展食用菌有
效成份提取技术研究,开发系列药品、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基地现建成菌种驯化实验室、菌类栽培试
验场和食用菌有效成份提取中试车间。
2000—2005 年,巩固庆元香菇产业在全国的领先地位,抓好庆元香菇标准化栽培示范区,建好全省
唯一的食用菌开发中试基地,大力推广香菇标准化和香菇有机生产栽培技术的成果,组织珍稀食用菌地
方标准制订,香菇新品种“庆科 20”的省级鉴定和菌种的审定及庆元香菇地域产品保护工作,从而推进
食用菌支柱产业的发展。
2006—2010 年,开展西部乡村工业科技创新、农业良种优质化、食用菌科技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科技特派员、科技富民强县 6 项科技行动,提高企业的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
2010 年,全县产值 500 万元以上的 95 家企业完成工业技改投入 3.72 亿元。
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