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63 - 龙港镇志2009
P. 363
第十一篇 水 利 - 321-
龙江水闸 县中型水闸,位于金钗河村(江滨路与龙翔路交会处),面濒鳌江,背靠
江南河网,江南主河道由此注入鳌江。 此处原建有金钗大埭,民国县志记载:“此处地形
低下,小雨即溢,稍晴即干,因筑埭蓄水,为利甚大”。水闸于 1962 年 8 月建成。时国家补
助 20 万元。4 孔净宽 12 米,闸底高程 1.06 米,闸门高 4 米,宽 3 米;螺杆启闭机,机动和
电动配套启闭,启闭力 15 吨,主要作用是排涝,过闸流量 140 立方每秒,重现期 10 年;
上下游最高水位,上游 5.1 米,下游 5.2 米;上下游最低水位,上游 1 米,下游 1 米;上下
游最大水位差 4.1 米;内河控制水位,梅汛 4.3 米,台汛 4.6 米,相应蓄水量 3400 万立方
米;排涝、灌溉受益面积 18 万亩。 因现水闸与现状河道不配套,加之此水闸位于龙翔路
中段既影响城市交通,又影响城市美观。 1999 年 6 月,镇人民政府决定将此水闸外移至
江滨路外侧的河浦中。至 2002 年上半年,龙江水闸外移工程完工,总投资 1000 万元,外
移后的龙江水闸 2 孔 4 米,净宽 8.0 米,闸底高程 -0.85 米,孔口高度 3.5 米,闸顶高程
6.72 米,设计过水流量 80 立方米 / 秒,最大流量 120 立方米 / 秒。
新兰水闸 位于沿江办事处新兰村,是南宋“嘉定六陡”之一,名新陡门,1976 年 1
月移址新建新兰水闸。 1 孔净宽 3.8 米,混凝土平板闸门高 4 米,宽 3.8 米,机动启闭;过
闸流量 18 立方米每秒,,排出南河道水入鳌江。水闸主要作用是排涝兼灌溉,排、灌受益
面积各 3000 亩。
新美洲水闸 位于龙江办事处新美洲村,1958 年 4 月建成。 1 孔净宽 3.6 米,混凝
土平板闸门,机动启闭;是江南河道水注鳌江的排涝闸,排涝受益农田 7000 亩;过期流
量 15 立方米每秒。 此水闸配套内闸 1 座,1 孔净宽 2.75 米,过闸流量 9 立方米每秒。 为
了与新美洲堤塘工程。江滨路城防工程配套,新美洲水闸于 1999 年外移 180 米,即在原
闸下游河浦右岸 3.4 米高程滩地上, 与新美洲 50 年一遇防洪堤相连接。 新闸规模为 2
孔,总净宽 7 米,闸底高程 -0.3 米,孔口高度 3.5 米,流量 82 立方米每秒,总投资 500 万
元。 2002 年底完工。 以上为出江水闸。
凰浦水闸 在凰浦村, 前身是南宋“嘉定六陡” 之一的江西陡门。 清道光年间
(1821~1850),生员叶世清重建,改名为凰浦陡门;清咸丰九年(1859),陡毁改建为埭;
清光绪八年(1882)陡又毁,周宏毅集资重筑。1965 年 12 月移址建成凰浦水闸,1 孔净宽
3 米,闸底高程 1 米;混凝土平板闸门,螺杆机,电动启闭机;过闸流量 14 立方米每秒,
上下游最大水位差 4.5 米;是进水兼过船闸。
麟陈水闸 又名林头水闸,在原凤江乡林陈村。 此处原筑有淋头陡门,自“嘉定六
陡”建成后遂废。 水闸于 1971 年 11 月建成,1 孔净宽 2.87 米,闸底高程 1 米;混凝土平
板闸门,人力葫芦吊启闭;进闸流量 13 立方米每秒,上下游最大水位差 4.5 米;1990 年
因闸底漏,而移址重建。 是进水闸,辅助凰浦水闸引水。
长连屋水闸 在长连屋村,1971 年 11 月建成,1 孔净宽 3 米, 过闸流量 12.5 立方
米每秒,排、灌受益面积各 200 亩。 以上水闸为内河水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