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6 - 武义县志(1986-2005)
P. 336
·268· 第六编 居民
第三节 部分姓氏探源
姓氏源流,年代久远,兴衰变迁,盘根交错,多无准确资料可考,经据各地民间世代相传所提供
的线索及一些宗谱、村史记载的资料所得,整理成武义部分姓氏探源。
徐姓 相传夏禹时,以功封伯益之子若木于徐国。据“西徐家谱”所载,徐若木七十二传至讳元
洎者,在汉元帝建昭年间(-38~-34)任江夏太守,升紫金光禄大夫,避新莽之乱,率家徙居龙游,
江南姓徐者多始于公。至唐朝玄宗时,九十九世孙徐进忠任东阳郡长史,定居金华。后又十三传徐贵
安,迁居武义之履坦。又据《武阳石城徐氏宗谱》记述,“余族自唐侍郎仓部公讳鎡者始迁予本邑,
实为石徐之鼻祖。子孙日繁,聚族予城南仙居门里,分处于四乡大村。”
武义各地徐氏多为履坦徐氏派生分居。履坦徐氏始迁祖徐贵安,于南宋绍兴五年(1135)从金
华徐家故里来武义经商而留居履坦。溪里水碓后村是原浙江省委书记徐英家乡,其始迁祖神福与其兄
(徐贵安五世两代之后)从履坦迁出,其兄迁端村,神福迁水碓后。
徐村徐氏明宣德年间(1426~1435),始迁祖从金华石角塘迁履坦,后裔到徐村定居。张村
徐氏于明万历年间(1580)从履坦迁居。东村、西村徐氏系于明朝后期从履坦迁居白溪。客塘徐氏
清嘉庆年间(1796~1820)从履坦迁入。塘头、湖塘沿、后桑园、下坭村、金村垅、湖干畈、瓦窑
头、吴山下、两端头、正新屋等地徐氏,均为履坦徐氏后裔分居此地。陶村徐氏其一脉清康熙年间
(1662~1722)从履坦迁入,其一脉清咸丰年间(1851~1861)从永康槐树店迁入,其一脉清光绪年
间(1875~1908)从兰溪迁居陶村。朱王徐氏来自两处,柏徐自县城迁入,履坦徐自履坦迁入。南仓
(西正)徐氏,据传先是广东顺德市的徐氏迁徙金华,始迁祖徐庭珍所生三子,一子迁往永康,另一
子迁往武义履坦,其一脉又迁往金华王路荡,后裔再迁西正村。
七孔塘、高坞等地徐氏从县城迁入本地。松树下徐氏宋时从武义县城迁入,下茭道徐氏于元至
正二十六年(1366)从县城迁入,田铺徐氏为明嘉靖年间从县城迁入。东皋徐氏于宋真宗咸平六年
(1003),茭道八仙徐驮宣之子徐亨到此定居,是为东皋徐氏始迁祖,这一脉谓之八仙徐。
县内徐氏源流来自其他各地的,代石、大公山、上下仓、金星等从江西迁徙。三港徐氏从江西迁
徙松阳毛源村,其一脉迁居本地已有8代。白姆徐氏从福建迁入。东坑徐氏从南京迁入。乌坛下徐氏从
温州迁入。后林畈徐氏从龙游迁入。郑宅徐氏从金华焦岩迁入。柘坑徐氏从永康迁入。
陈姓 少妃陈氏,据谱载,始祖陈拱登唐时官拜特进镇国左仆射,其弟陈拱景任天台郡守,后拱登
携眷省亲,由温州至处州,迁居丽水应和乡,将其配伊何两氏殡葬于武义鞠岩山麓,遂到该处择地卜
居,至民国36年(1947)已有38代。华塘陈氏也系由温州经丽水迁入,始迁祖陈康伯随宋南渡迁居温
州,后五世孙智公迁居处州,又传三世至十公再迁宣平之马口,华塘之始迁祖为十公之子二十三公。
从温州迁徙的还有弄畈陈氏,祖上从温州迁移西联乡弄坑村,后裔迁入本地。少妃陈氏派生分居县内
各地,胡长畈、上胡弄、横塘、瓦窑头、上周、下陈等村陈氏均从少妃迁入。
陈氏始迁祖多有从邻县迁移入。乌门陈氏为永康宋绍熙年间(1190~1194)龙川陈亮(同甫)后
裔,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有惟月公者从永康迁居武邑城中,传至仰山公徙居武南之乌门。后陈
陈氏,始迁祖富八公原居乌伤(义乌)双林乡下周西陈,因避兵祸,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择
地武义白阳山下而居之。下陈陈氏与后陈陈氏源出同宗,据传始迁祖为亲兄弟,从永康八字墙迁入下
陈已有19代。陈宅陈氏从义乌蓓蕾村迁居,四八店陈氏从义乌迁移陈宅分居本地。杜畈陈氏从永康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