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99 - 武义县志(1986-2005)
P. 899
第九章 县台胞台属联谊会 ·831·
县内台属、台联会理事等寄上新春的祝福,共寄贺年卡、贺年信2500多封;投寄、分发《武义报》、
《武义画册》、《投资指南》、《致台侨胞公开信》等2000多份。利用《武义报》、《金华日报》、
《海峡情》等报刊、杂志,发表文章20多篇,向上级台办提供信息150多条。邀请金华市台办主任前来
武义县为台胞台属代表、台联会理事作台海形势报告。
招商引资 自1986年至2005年,武义籍旅台同胞为家乡公益事业共捐款280.74万元人民币。其中王
昌真先生捐赠102万元人民币建瑶村小学综合楼;李守藩先生捐赠10多万元的三层楼屋一幢,同时捐赠
武义一中16万元人民币建立“李芳芬奖学金基金”。台胞周祖镐、陈广海、李宗其、徐伟升等投资房
地产500多万元人民币。
自2000年至2005年,引进台资企业4家,即罗国钜的“金龙花木有限公司”,林文辉的“广鸿防腐
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梁少俊的“星胜木业有限公司”,张志贤的“滨川五金工具厂”共投资人民币
600多万元。
据2005年12月底统计,有台属企业11家。即武义白洋航天电器燃具厂、武义恒隆制造有限公司、
武义恒达铸造有限公司、金华龙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浙江双峰锅炉有限公司、武义三松电器有限
公司、武义隆鼎建筑有限公司、武义天龙休闲用品有限公司、武义东达电器有限公司、武义同汇园艺
有限公司、武义县万事成工贸有限公司。据2005年12月底统计,11家台属企业安排就业人员1968人,
总产值达31915万元,上缴税金2371万元。县台联在支持、服务台资、台属企业方面,始终贯彻“你投
资,我服务;你兴业,我铺路;你困难,我帮助;你获益,我保护”的宗旨。
调查研究 根据中共浙江省委对台工作小组第十七次会议纪要的精神,自1982年起,开展调查研
究,掌握对台工作的“社会资源”。通过普查,基本摸清去台人员底数。1986年在此基础上对武义籍
在台的中上层人士进行调查、分析筛选、建立一批工作对象,有重点地开展工作。编印了《武义县去
台人员工作对象名录及简况》,确定17名重点对象。金市台办〔1989〕第9号文件将武义县去台人员
中的第二代人鲍扬波定为指导通信对象。2002年5月,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对武义籍旅台同胞的第一、
二、三代人进行认真的普查。经过3个多月的调查,基本上摸清在台武义籍同胞第一代有403人,第二
代有606人,第三代有787人,合计1796人。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分布在行政、军事、经济、文化、司法
等领域。2002年下半年,对全县自改革开放以后新发生的涉台婚姻情况进行调查,通过调查,摸清了
自1988年台湾当局开放民众到内地探亲以后,武义县陆续新发生涉台婚姻关系的有33对,其中有6对系
回乡定居台胞。2003年上半年,对回乡定居的10位台胞在生活、婚姻、经济等方面进行详尽地调查,
在此基础上,陈梅娟主任写出了专题报告,题目是《发挥“娘家人”作用,让定居台胞安心》,摸清
底数后,实行“动态管理”、真正为他们排忧解难,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2005年5月,外地熟悉汤
恩伯的人向县委、县政府领导递送《汤将军后人请求报告》,提出修复其故居,收集相关资料,打算
出《抗日战场上的汤恩伯》一书。对此,县领导非常重视,为妥善处理这一敏感问题,由县委副书记
祝伦根带领县台联、县委统战部进行实地调查,首先向白洋街道及汤村领导、村民调查,掌握该地干
部、群众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另一方面,向江山市等处了解处理该类事件的情况,同时,向上级统战
部门汇报、请示。通过这一系列的调查研究,然后写出《关于对“汤将军后人请求报告”的几点说
明》,呈送县委、县政府领导参阅,妥善处理了该事件,为领导起到参谋、决策作用。
维护台胞台属权益 1986年至1991年,在前些年的基础上,继续抓台胞台属政策落实。据统计,
全县又有80户台属落实了有关政策,其中平反冤假错案18起,补发了文化大革命中被扣发的工资;文
化大革命中因受海外关系牵连而迫害致死的4人给予平反昭雪;归还文化大革命中被查抄的物资400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