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8 - 舟山市志(1989—2005)下卷
P. 98
文化科、艺术研究室、出版管理科、文物管理办公室、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1994年7月,市文化局和定海区
文化局合署办公,人员对口归随,资产统一管理,职能市、区一体。市局增设定海文化处。
2001年8月,重组定海区文化体育局。是年10月,市级行政机构改革,不再保留舟山市文化局和舟山市体
委,新组建舟山市文化体育局,与市文联机关合署办公。新组建舟山市体育发展中心,为科级事业单位。
2005年6月,组建舟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管全市文化、文物、广电、新闻出版工作。内设办公室
(计划财务处)、组织人事处、文化艺术处、广播影视处、新闻出版管理处、产业法规处。撤销文化文物体育
市场管理办公室、市文化市场稽查队,组建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依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
县(区)文化行政管理机构
定海区 1989年,定海区文化工作由区文化局负责。1994年,市、区合署办公,市局设定海文化处。
2001年9月,组建定海区文化体育局。2005年3月,组建定海区文化新闻出版局,与定海区体育局合署办公。
普陀区 1996年1月,撤销区文化局、区广播电视局,组建普陀区文化广播电视局。2001年9月,组建
普陀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2005年2月,组建普陀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体育局)。
岱山县 2001年8月,岱山县文化广播电视局与体育局合并,成立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2005年4月,
组建岱山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与岱山县体育局合署办公。
嵊 泗 县 2001年10月,嵊 泗 县文化广播电视局与嵊 县体育运动委员会合并,组建嵊 泗 县文化体育广
播电视局。2005年2月,组建嵊泗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与嵊泗县体育局合署办公。
表 演 团 体
1989年初,有专业表演团体3个(舟山市越剧团、普陀区艺术团、嵊泗县越剧团),民间职业剧团6个(越
剧团2个、艺术团3个、木偶戏剧团1个),另有部队专业表演团体1个。1991年,嵊泗县越剧团解散。至2005年
底,全市有专业表演团体2个(舟山市小百花越剧团、普陀区艺术团),民间职业剧团10个(越剧团7个、艺术
团1个、魔术团1个、时装表演队1个),另有部队战士业余表演团体2个(舟山警备区战士演出队、海军舟山保
障基地战士演出队)。
舟山市小百花越剧团 差额补助全民事业单位,前身系舟山地区文工团。1987年3月改称舟山市小百花
越剧团,编制80人。1988年12月,经省文化厅考评定为省一级剧团。
20世纪90年代前期,戏剧市场普遍滑坡,剧团陷入“多演多赔”困境,经历数年衰退萧条期。1994年底,
实施全面改革。次年,起用一批年轻演员,排练大型民间传奇越剧《半夜夫妻》、神话剧《蝶花仙史》和歌舞
节目,赴宁波奉化、象山等地演出120场,取得良好效益,重塑“舟山小百花”形象。
2000年3月,剧团首次探索文企联姻模式,冠名“浙江弘生小百花越剧团”,并进行人事和分配制度改
革。7月,赴比利时进行首次出国访问演出。次年8月,冠名“普陀山小百花越剧团”。推出越剧轻喜剧《画中
情》,在定海公演10场。2002年7月,携《画中情》参加舟山赴香港经贸旅游文化宣传周活动,进行慈善义演。
11月,排练《行路》《天女散花》等折子戏。2005年,剧团恢复“舟山小百花”原名。
2005年4月、10月,剧团携越剧清唱剧《沈清传》两次赴韩国谷城郡做文化交流演出。7月底,舟山市小
百花越剧团专题电视节目在央视戏曲频道播出。是月,在上海逸夫大剧院演出《双狮宝图》,近10家媒体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