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0 - 普陀县志
P. 90

民 国 8 年       ( 1 9 1 9 ) 属 定 海 县 第 二 自 治 区          ,  2 1 年 建 镇    。 区 域 东 起 半 升 洞 , 西

              至 白 虎 山 咀       , 南 至 鲁 家 峙        , 北 至 山 麓       。  2 3 年 划 分 为 沈 家 门 镇           、 荷 外     、 鲁 家 峙


              乡  。  2 4 年 6 月 荷 外      、 鲁 家 峙 乡 并 入 沈 家 门 镇             。

                    1 9 5 1 年 8 月 改 名 沈 家 门 区             1 9 5 3 年 4 月 县 治 设 此           8 月 改 镇 , 墩 头 乡 ( 今
                                                       。                               。
              墩 头   、 马 峙     、 茶 湾 村 ) 划 入         。  1 9 5 6 年 2 月 蒲 湾 乡         ( 今 蒲 湾 村 ) 与 舵 岙 乡 永 兴 、

              路 下 沙 村 划 入 , 撤 墩 头            、 蒲 湾 乡     。   1 9 5 8 年 9 月 镇 区 荷 外       、 鲁 家 峙      、 墩 头 村 与 普

              陀 山 乡      ( 包 括 葫 芦 岛 ) 合 并 建 东 海 公 社               。  1 0 月 与 东 海     、 芦 花 公 社 合 建 沈家 门 公

              社 , 辖 区 含 原 沈 家 门 镇 及 现 芦 花                、  勾 山    、 普 陀 山     、 葫 芦 4 乡       。  1 9 5 9 年 7 月 撤 沈


              家 门 公 社 , 复 建 沈 家 门 镇 , 镇 区 含 1 9 5 6 年 辖 区 及 普 陀 山                        、 葫 芦 两 乡       。  1 9 60 年 5

              月 与 芦 花 公 社 合 建 沈 家 门 公 社 , 依 原 镇 区 设 沈 家 门 镇 , 属 公 社管 辖                                 。  1 96 1 年 1 0

              月 撤 沈 家 门 公 社         , 复 置 沈 家 门 镇          。  1 9 8 4 年 9 月 撤 塘 头 乡         , 与 勾 山 乡 东 岙         、 大

              山  、 中 弄    、 芦 西 、 夏 新       、 平 阳     、 大 干 ( 农 )     、 大 干 ( 渔 ) 行政 村 划 归 沈 家 门 镇 。

                    清 以 前 为 渔 村 , 康 熙           、 乾 隆 间 始 逐 步 开 发 ,             至 光 绪 二 十六 年 ( 1 900 ) 人 口

              5000 余    。 民 国 7 年 ( 1 9 1 8 ) 增 至 1 3 万人               。   1 9 5 3 年 3 万余 人      ,   1 9 80 年 6 万余
                                                             .
              人  。 渔 汛 季 节 , 沿 海 各 省            、 市 渔 民 汇 集 港 区         , 高 峰 时流 动 人 口 近 1 0 万人                。 旧 街

              区 道 路 狭 窄       , 建 筑 无 章      ,  民 居 拥 挤      。  60 年 代 初 , 拆 除 渔 港 北 岸 中 段 ( 伏 虎 路 )

              至 东 段 ( 半 升 洞 ) 危 房            、 棚 屋 3 9 7 间      , 移 居 民 千余 人 , 拓 宽 路 面 , 修 建 三层 以

              上 商 业 用 房      。  7 0 年 代 末 开 始 全 面整 治            。 至 1 9 8 6 年 , 全 镇街 4 条 、 路 3 4 条 、 弄

              80 条   ,  多 为 水 泥 路       。 滨 港 路     、   文 化 路    、 东 海 东 路 及 兴 建 路 横 贯 东 西 ;                  中 兴 路 、


              体 育 路    、 伏 虎 路 及 新 街         、 中 大 街 纵 贯 南 北 ;           开 凿 东 沙      、 宫 墩 隧 道 , 形 成 纵 横 交

                    周 围 环 行 的 街 路 网          。 半 数 以 上 旧 房 拆 建 , 泗 湾               、 蒲 湾 等 地成 新 住 宅 区             。 街
              错 ,
              区 从 东 部 半 升 洞 西 伸 平 阳 浦 , 长 约 1 0 千米                     。 分 东 区     、   中 区   、 西 区    、 平 阳 浦     、 鲁

              家 峙   、 塘 头 6 区 域         。 东 区      ( 半 升 洞 至 青 龙 山 ) 驻 有 省              、 地    、 县 等 渔 业 领 导 机


              构 ;   中 区     ( 青 龙 山 至 伏 虎 山 ) 为 政 治             、 经 济    、 文 化 中 心 , 驻 有 县            、 镇 及 所 属机
              关  ,  商 店    、 贸 易 市 场 林 立 ;         西 区     ( 伏 虎 山 至 墩 头 ) 为 工 业 区 ; 墩 头 至 平 阳 浦 为


              新 街 区     ,  设 有 海 洋 渔 业 企 业 和 浙 江 水 产 学 院 ; 鲁 家 峙 以 工 业 为 主 兼 营 渔                                  、 农

              业 ; 郊 区 塘 头 主 渔         、 农 业    。

                    沈 家 门 处 舟 山 渔 场 中 心               历 为 渔 船 避 风        、 鱼 货 集 散 和 生 产          、 生 活 资 料 主 要
                                                   ,
              补 给 地    ,  系 著 名 渔 港 城 镇         ,  国 家 重 要 海 洋 渔 业 基 地             。 以 工 业 和 渔 业 为 主           。  1 9 8 6

              年 工 农 业 总 产 值 3 6 2 4 0 万 元            ,  其 中 部     、 省   、 地 属 企 业 2 2 1 9 9 万 元         ,  县 属 企 业

              1 0 6 1 3 万 元
                             。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