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2 - 《沈家门镇志》
P. 102
月 , 清军攻 占 舟 山 。 十 二 年十 一 月 , 明 将郑 成 功 遣兵攻 占 舟 山 。 十
三 年八 月 , 清将伊 尔 德攻克舟 山 。 次年 正 月 , 以 舟 山 “ 不可 守 ” 再
“ , 午 后 徙者 为军 ”
次 海 禁 , 午前徙 者 为 民 , 查村搜岙 , 见 人就 赶 ,
居 民 尽 迁 内 地 , 仅少数人逃入深 山 未 被遣徙 。 沈家 门 又 一 度 荒 无
人烟 。
顺 治 十 五年 ( 1 6 5 8 ) , 郑 成 功 率水师进驻 舟 山 , 徙 民 闻 讯纷纷
潜 回 。 次年 十 月 郑 成 功 退 归 厦 门 。 十 八年 , 清政府 又 发 布 “ 迁 海
令 ” , 再次遣徙浙 东沿海 居 民 入 内 地 , 舟 山 岛 被遣 1 1 1 8 户 、 5 2 2 0
人 。 人 民 再次 流离 失 所 。
康 熙 二 十 二 年 ( 1 6 8 3 ) , 台 湾 平 定 。 二 十 三 年 朝 廷 颁 “ 展 海
令 ” , 展 复舟 山 岛 , 召 民 开 垦 , 沈家 门 得 以 恢复 , 移 民 逐 年增 加 ,
镇海 、 鄞县 、 奉 化 、 宁 波 迁 来 者 为 多 , 温 州 、 台 州 等地次 之 , 福
建等外省 人亦 迁 入 。 四 十 八年先后 筑东 横 塘 、 西横 塘 、 墩 头 塘 等
海塘后 , 岸 线相 连 , 平 地 面积扩 展 , 渔业渐 兴 , 引 启 各 业 发 展 。
政 区 划 分
民 国 2 1 年 ( 1 9 3 2 ) 沈 家 门 建镇 后 , 区 域 东 起 半 升 洞 , 西 至 伏
虎 山 嘴 , 南含 鲁家峙 岛 , 北 至 响 湾 岭 。 2 3 年 实 行 保 甲 制 。 抗 战 胜
3 6 1 甲 3 6 年 为 3 7 保 3 6 7 甲 1 9 5 0 年解
利 后 , 全镇设 3 7 保 、 。 、 。
3 0 4 甲 5 月 解放 , 6 月 保 改村 , 设 2 9 个村 1 9 5 3
放前夕 设 2 9 保 、 。 。
9 月 原舵岙 乡 一 二 三 村 ( 墩 头 、 马 峙 、 茶
年 4 月 置普 陀县 , 、 、
湾 ) 划 入沈家 门 镇 , 设墩头 乡 。 1 9 5 3 年 8 月 基 层政权普选 后 , 村
改居 民 区 。 至 1 9 5 4 年 , 先后 设西大 、 西滨 、 中 大 、 宫 下 、 新街 、
北安 、 东大 、 新 开 、 泗湾 、 教 场 、 渔汛 、 渔 丰 、 渔场 、 鲁 家峙 1 4
居 民 区 。 1 9 5 4 年 3 月 建蒲湾 乡 , 属 沈家 门 镇 。 1 9 5 6 年 2 月 , 原舵
岙 乡 黄沙湾 、 刺 棚 山 、 黄舵岙 、 大路 下 沙 、 小路 下沙 划 入沈家 门 。
1 9 6 1
同 年 , 墩头 、 蒲湾 两 乡 撤销 , 分别 建高级渔 、 农业 生 产合作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