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4 - 《沈家门镇志》
P. 124

岩性相 变大 , 厚度也大 , 以 喷 出 岩 为 主体 , 属 酸性 为 主陆 相 火 山

     沉积岩构 造              。 新 生 界 第 四 系 地 层 也较发 育                            。 按 地 层 自 老 至 新叙述



     如 下 。
             上 侏 罗 统 a 段 (J★ )                 岩 层 出 露 在镇东 北部 , 短 沙 至 塘头 地段                                      。

     厚度大 于 4 0 0 0 米 , 岩性 主要 为 流 纹质玻 屑 熔 结凝灰 岩 、 流纹 质凝


     灰 角 砾岩 、 角 砾 凝灰 岩及 少量 沉凝灰 岩 、 粉砂 质 泥 岩等                                                       。 酸性火


     山 碎 屑 岩尤发育 , 沉积 夹层 不 显 , 属 陆 相 火 山 岩 系                                              。 本段 岩性            、 岩

     相 特 点 : 下部 以 沉积岩发育 为 特征 的 间 隙性火 山 弱 喷发 ; 中 部 常

     见 中性 、 中 酸性熔 岩和 火 山 碎 屑 岩 , 火 山 活 动 强 度 有 所递增 ; 上


     部 以 巨 厚 的 酸性熔 结 凝灰 岩 , 晶 屑                                 、 玻屑 凝灰 岩 为 特征 , 火 山 活


     动 强度大增              ,   已 接近第          一   旋 回 强 烈 爆发 阶段                  。

             上侏 罗 统 b           段 (J★ )          出 露 在 茶壶 甩             、 陈家后 与 勾 山 镇交 界 地

     段 。 为 单        一   块状流纹质 、 英 安 质 晶 屑                           、 玻 屑 熔结 凝灰 岩 , 局 部含


     角 砾 集块等酸性 、 中 酸性 火 山 碎 屑 岩类 , 呈深 灰 色                                                  , 厚 度 达 1 4 0 0

     米 以 上 , 与 a 段 地层 整 合接触 为 晚侏 罗 世 火 山 活 动 第                                                 一   旋 回 全盛
                                                      。
     期产物 , 有 可 能属 喷溢                      — —     爆发 亚 相 是 上段 火 山 活 动 的 继 续                                 。  上
                                                                  ,
     侏 罗 统 C 1 段属 火 山 活 动 结束 阶段 , 镇 内 无 出 露                                            。
                    -

             上侏 罗统 C 2 段 (J★ )                          出 露在 陈 家后 以 南 , 与 勾 山 镇 交 界
                                -
     的 尖峰 岗          , 岭舵 山 至 板桥头 的 南泥 山 岗                              , 及 小 干 岛 中 部              。 属 晚侏


     罗 世火 山 活动 第                二 旋 回 早期 阶段 的 喷 发                      ——      沉积相 产 物             , 与 第      一

     旋 回 明 显 不 同             , 受 北 北东 或北北 东 向 与 东 西 向 构 造联合 控 制                                            , 呈


     不规则 盆地 堆积                  。 以 中性熔 岩 、 中 酸性 火 山 碎 屑 岩 夹大 量 沉积岩

     层 为 主       。 下部多 沉积岩 , 暗 红色                         、 灰黄色 凝 灰 岩 , 含 砾粗砂 岩                            、 砂


     砾岩 、 粉砂岩及 沉凝灰 岩 、 粉砂质 泥 岩                                         、 硅 质岩 互 层 , 夹 流 纹质

     玻屑 凝灰 岩及 少量流 纹岩 ; 中 部 为安 山 玢岩 、 英安 质 角 砾玻 质凝


     灰岩 、 英安质 晶 屑 玻 屑 熔 结凝灰岩及 流 纹质 晶 屑 玻 屑 凝灰 岩 夹 少

     量沉积岩 ; 上 部 以 深 灰 色英安质玻 屑 熔 结凝灰 岩 为 主 , 间 夹 沉凝


     灰 岩 、 凝灰质砂岩等                       。 出 露厚度 6 5 0            ~   7 00 米 , 与 下部 b 段平行 不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