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8 - 开化古籍丛书之一:北山小集
P. 228
· 214 · 开化古籍丛书 《北山小集》卷第十六 · 215 ·
目所见闻,老吏奔散死亡之余,亦尚有存者,或收故牍煨烬泥涂中,参考裁定,
题阿兰若偈 条上尚书。请置孔目官一人,楷书吏十有二人,专知吏一人,其谁何缮治守藏,
防阁庖涤之徒卒不过八人,其案典文书法式、期会廪稍人从皆如旧格,参以近
一切法空寂,诸佛所行处。是名阿兰若,亦名阿兰那。乃至阿练挐,及以 制从事。尚书以闻,制曰“可”。于是士庶始有以家藏国史、实录、宝训、会
阿练若。是故解空者,乐阿兰那行。无争无戏论,逮得萨芸然。 要等书来献者,国有大礼大事,于兹有考焉。而校书郎正字又杂以祖宗之制,
召试学士院而从命之。臣俱谨按《周官》外史掌四方之志,掌三皇五帝之书。
题醉学究图 太史正岁年以序事,颁之于官府及都鄙,颁告朔于邦,国与夫所谓左史书言、
右史书动者,今秘书省实兼有之。汉魏以降,名称不一,要为史官,故唐龙朔
是诸众生,或醉或醒,或老或稚,或喧或静,或嗔或喜。或猴而冠,或鬼 中以秘书监为太史,少监为兰台侍郎。今有司文书散缺尚众,例从省记,按以
而睡。或奋拳而斗,或戟手而詈。或笑而道之,或挽之使止。情炎内焚,风力 从事,蠹敝或生。而典籍之府,宪章所由,顾可漫无记述,以备一司之守乎?
更炽,不知其然,孰主张是。或偊而杖,或拜而跪。昏呶于前,胡卒以礼。如 昔孙伯黡司晋之典籍,及辛有之二子董之,故伯黡之后在晋为籍氏,辛有之后
一机抽,如群优戏。菩提海中,等一幻翳。 在晋为董史,则谈、狐是也。臣衰绪寒远,虽非世官,然身出入麟台者十四年
于此矣,则其纂故事、禆阙文者,亦臣之职也。因采摭三馆旧闻,简册所识,
铁关石砚铭 比次缵缉,事以类从,法令略存,因革咸载,为书十有二篇,列为五卷,录上
尚书,副在省阁,以备有司之讨论。臣俱昧死谨上。
铁中铮铮,化石为砚。其利也,若游刃之发硎。其质也,若范镕之百炼。
求之于人,盖见于用也,敏以强,发于文,则焕以粲也。 三高堂诗序
《麟台故事》后序 蠡位越相,禄万钟,去之如涕唾,则后世角毛铢之得冒坎擭而不省者,可
以少沮。翰进退无必,随时而保身,则出处之意,得托菰鲈以示好,又何深哉!
右《麟台故事》五卷,绍兴元年二月丙戌,丞相臣宗尹、参知政事臣守、 龟蒙江湖一匹夫,然于其不合,视势位无如也,其交如皮日休终见污于贼巢,
参知政事臣某言:“祖宗以来,馆阁之职,所以养人才,备任使,一时名公卿 彼独挺然玉峙,无一衅可指摘。与夫攫金挟炭之夫盖万万矣。夫左手据图籍,
皆由此涂出。崇宁以后,选授浸轻。自军兴时巡,务省冗官,秘省随罢。今多 右刃掠其吭,虽冥憃不为也,揣是而求之,轻重得矣。然世固有抱利权、逐势
难未弭,人才为急,四方俊杰,号召日至,而职事官员阙太少,殆无以处。事 焰、死不反顾,为天下僇笑者几何人哉?其于轻重之思,是又出冥憃者之下也。
固有若缓而急者,此类是也。谓宜量复馆职,以待天下之士。”制曰:“其复秘 然则是三子者,祠而旌之,固可以训。元符二年,吴江既立三子者像。明年三
书省,置监若少监一人,丞、著作郎、佐郎各一人,校书郎、正字各二人。其 月甲子,安于祠堂,令与僚佐拜而奠之。某谓俗奔竞久矣,冀得守道自重,确
省事所应行除官到,条具上尚书省。”三月甲辰,诏以朝请郎、直秘阁臣程俱 乎不可拔,足以风百世而驱天下者,将矫浮俗而归之,庶几清节之为贵。然望
试秘书少监。臣愚无似,初以编修国朝会要捡阅官寓馆下,又再佐著作。今兹 之而未见,抑有之而未闻耶。今居是邑,特仰三子之志,意其知时而退,不迷
修废官以举令典,又以人乏首被久虚之选,踧踖惧不称。受职之始,则按求简 于出处之道,盖君子之所悦闻也。凡我同志,其系之以诗。
牍皆无有。窃念惟昔三入秘书省,皆以薄技隶太史氏,颇记祖宗三馆故事与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