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8 - 品读三门——民俗三门
P. 128
人能力小,对某件事根本起不了作用,如果不自量力,想推波助澜,只会留下笑柄。因
ؽaḤḤထ
此在考虑事件走向时,完全可以把他排除在外,多含有藐视的意味。
“口渴埋怨卤虾,肚痛埋怨刺瓜。”卤虾是一种腌制的鱼货,非常咸,口渴埋怨卤
虾,意指那些不从自身找问题的人,有了问题专门责怪外界,这类人往往喜欢推卸责
与歌谣相比,三门民谚则完全脱离早期口头文学的哼唱窠臼,用最简洁的条目,总
任,怨天尤人。
结实践经验,用于观天测海、指导生产。这些谚语包括生产、自然、社交、社会、生活、
“沙蟹命,吃吃壮,爬爬瘦。”沙蟹生长在沙滩里,一天到晚为找食物忙碌,很少
时政、事理、修养等方面。三门民谚通俗易懂,科学性强,古往今来,许多一字不识的百
有停歇的时候。比喻一个人一生奔忙劳碌,生活、家庭境况却毫无变化,毫无起色。
姓,就靠这种方法学习、掌握生产技能,追求人与自然和谐。
此类谚语较多,如:黄鳗扮鳗,越扮越圆。鱼勿得鱼,搅搅水浑。鱼筋会滚,吃肚自
那些由生产、生活提炼而成的民谚,表现手法多样,喻人、喻事、喻物、喻象,虽然
稳。盐多怕咸,话多怕烦。天倒大江边,争你沙蟹独条命。此不一一赘述。
信手拈来,却是高度凝练,带着浓郁的山海味道,成为地方语言文化的独特符号。谚语
句式灵活自由,比喻形象生动,内容丰富,寓意多样,幽默风趣。以渔谚为例。 2. 喻事谚语
1. 喻人谚语 以直白凝练的语句反映渔民生产、生活。“三寸板内是天堂,三寸板外见阎王。”
渔民们每日风里来,浪里去,与风浪为伍。面对浩瀚的大海,渔民们觉得渺小而卑微,
借物喻人,展示人生哲理,形象生动。如“裳鱼(海蜇)望虾做眼”,形容一个人没
感叹生命无常,在生产力落后的年代,木质帆船就是他们生命的依靠。这是渔民内心
有主见,没有思想,靠别人出主意,愚鲁得别人说什么就认为是什么。
充满对大海的恐惧而发出的感叹。
“好安稳勿安稳,弹涂钻竹棍(音滚)。”弹涂是生活滩涂中的一种鱼,又名跳跳
“没有牛劲马力,休想海洋衣食。”
鱼,十分机灵,捕捉困难。弹涂有个习性,一遇到危险,就会钻入泥穴。渔民们根据弹
在生产力落后的年代,渔民们的劳作非
涂的习性,将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竹棍筒,开口朝上埋在滩涂里,伪装成泥穴,弹涂
常艰辛,所有工序都靠人工操作,出海
钻入后,因竹棍筒小,便再也无法逃脱。
捕鱼往往要付出超乎常人的体力。
渔民张捕弹涂一般一次插200~500只不
“海洋能驶八面风,全靠老大撩好
等的竹棍筒,长潮放收二次,短潮放收一
篷。”帆船以风帆为动力,在洋面上行
次。这句谚语比喻哪些原本生活安逸,却
驶,主要依靠老大的经验、知识和得当
不珍惜现状,轻举妄动,另谋他图,结果
的指挥。老大是渔民的主心骨,是生产、
陷入困境,或落入圈套,难以自拔。“小莆 ·船老大
生活的调度者、决策者。船上的所有合
赚钱小莆用,没有铜钿到西洞。”小莆、西
理分工,全靠老大掌握。
洞是三门的两个海边村庄,相距不远。此
“欠账如牛毛,海水着一潮。”意
句谚语比喻一个对生活完全没有计划的
思是指即使欠了很多的债务,如果运气
人,现赚现花。而这样的人往往吃了上顿
好,一次出海捕来的渔货就可以将所有
愁下顿,因此亦带有醒世劝诫的作用。
的账还清,其背后则蕴藏着鱼汛的重要
“虾虮掀不起大浪。”虾虮是海里的
性和渔民们豪爽的性格。
一种浮游生物,细如粉末,随波逐流,要
“勿会撑船,休嫌河港狭”;“小船
想掀起大浪,简直是天方夜谭。比喻一个
·裳鱼傍虾做眼 ·渔汛
122 | 民俗三门 第四篇 家山故水话歌谣 |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