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8 - 开化古籍丛书之四:春秋经传类对赋等
P. 318

· 314  ·  开化古籍丛书                                                                                                                                    《太平策》卷一       · 315  ·






             岂无一事可行一语可采者。往往堆案盈几,略不省察,类皆送部置架阁库而已。                                                              遂微;晋献谗废申生,至国乱数十年;始皇以扶苏不定,致使灭宗;惠帝以继
             闻者扼腕,谁肯为言。于是忠直退,谀佞兴。或陈说田土以要利,或进献珍奇                                                               子不明,几至易姓。自后由此而败亡者不可胜计。草茅之士犹不能忘情,而秉
             以希赏,或赋述大都颂称一统而得官升职。是皆无益于理乱,所当类入架阁者                                                               钧当轴之臣略不及此,何邪?贾谊曰:“天下之命,悬于太子。太子之善,在
             也,而返获嘉宾优容之厚。张齐贤以洛阳布衣,太祖引见赐食,谓不如是,则                                                               于早谕教与选左右。”夫心未滥而先谕教,则化易成也。皇太子嗜欲未开,心
             上无以推纳谏之诚,下无以作敢言之气也。今朝廷合奏之事,委积满前,动是                                                               术未定,宜选择端人正士以傅翼之。与之居处出入,教以汉儿文书,使通古今
             浃旬,半载不得闻奏。而得奏事者又仅止二三大臣及近幸数人而已,言官诤士                                                               治乱之成迹,明君子小人之情伪。所谓教得而太子正,太子正而天下定矣。今
             莫得一睹清光。所陈无问可否,若抑而不奏,则终为废纸。或事有紧切合从便                                                               民家有十产之资,便欲延师训子为持盈守成之计,孰谓善谋国家者不如一家之
             宜者,必待送拟完议,宛转迟误,久而不决。则遂至乾休,上意不得下达,下                                                               谋邪?古者建东宫立太子,将以表异示尊,定民志,非泛然之美称也。今诸王

             情不得上通,万畿之来何由尽知,此古今之通患,有国之大戒也。                                                                    公子例呼太子,嫡庶亲疏略无差别。昔晋申胤曰:“太子统天下之重,而与诸
                  介夫幼勤于学,长习于吏,备员儒泮,偃蹇无成,侍直禁垣,有年于此。                                                            王齐冠远游,非所以辨贵贱也。”同衣冠犹以为不宜,况可同名号哉,杜渐防微,
             田野之艰难,朝廷之利害,尝历既久,靡不悉知。胸中抱负,颇异凡庸。虽迹                                                               尤宜禁绝。上下二三千年国家之兴废安危,未有不因储嗣一事。鉴前代已然之
             近权门,不善造请,故碌碌无闻,少有知者。欲缄默无言,则上负明时,下负                                                               失,为今日庶政之先,速定大谋,使天下晓然知之。所谓先立乎其大者,大纲
             所学。纵瞋目张胆,罗缕自陈,则不免束之高阁。否为刀笔吏覆酱瓿而已。古                                                               既正,其余事务次第举行,则宗社幸甚。
             语有曰:“樵夫之言,圣人择焉。”又曰:“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或冀一言见听,

             可为涓涘之助云尔。如言而足取,则施之时政必有所裨。言无可采,亦宜恕其                                                                   二任官。古者任官之法,由儒而吏,自外而内,循次而进,无有僭逾。今
             狂僭,以来谏诤之路。辄以所见列为一纲二十目条陈于后,谨投中书省御史台                                                               中外百官悉出于吏,观其进身之初,不辨贤愚,不问齿德,夤缘势援,互相梯引。
             以闻,仰干宸听,臣无任瞻天望圣激切屏营之至。                                                                           有力者趋前,无力者居后。口方脱乳,已入公门。目不识丁,即亲案牍。区区
                                                                                                              簿书期会之末,尚不通习,其视内圣外王之学为何物,治国平天下之道为何事?
                  一储嗣。储嗣一事,最为当今急务。自三代殷周以来,人君即位之初,必                                                            苟图俸考,争先品级,以致临政,懵无所知。《传》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
             先定储嗣,所以示根本之固,杜凯觎之心也。昔汉高帝欲易太子,叔孙通谏曰:                                                              则仕。”不知为学,岂知为仕。心术既差,气节何在?今随朝吏员通儒明吏者
            “太子,天下本。本一摇,天下震动。”汉文帝即位三月,他事未暇议,有司请                                                               十无二三,天下好官尽使此辈为之,甚可为朝廷名器惜也。夫吏之与儒,可相

             早建太子,曰:“豫建太子,所以重宗庙社稷,不忘天下也。”唐太宗尝谓侍臣曰:                                                            有而不可相无。儒不通吏则为腐儒,吏不通儒则为俗吏。必儒吏兼通而后可以
            “方今国家何事最急?”禇遂良进曰:“今四海无虞,太子诸王宜有定分,最急。”                                                             莅政临民。《汉书》称“儒术饰吏治”,正谓此也。今吟一篇诗,习半行字,即
             可谓明治乱之原知国家之体矣。                                                                                   名为儒,何尝造学业之深奥?检举式例,会计出入,即名为吏,何尝知经国之
                  钦惟皇帝陛下春秋鼎盛,德业方隆,亿万斯年,正当发轫之初。而拳拳愚                                                            大体?吏则指儒为不识时务之书生,儒则指吏为不通古今之俗子。儒自儒,吏
             忠,首陈储建,则似不急不切。然揆古度今,未有如兹事之急且切也。朝廷之上,                                                             自吏,本出一途,析为二事,遂致人物之冗莫甚于此时也。
             不知为古今常行之故实,往往视为希世之旷典,虽心知其事之必不可缓,相与                                                                   今随朝自部典吏,转为省典吏,又转而部令史。部升之院,院升之省,通

             钳口结舌莫敢发言,此爱君忧国者重为之寒心也。今皇太子天性聪明,嫡而居                                                               理俸月,不十年已受六品之官。而各处州县以吏进者,年二十即从仕,十年得
             长,神人协赞,朝野归心,宜早建储宫,正名定号,所以尊崇宗社,所以培植                                                               补路吏,又十年得吏目,又十年可得从九,中间往复,给由待阙,四十余年才
             国本,所以镇安天下,圣朝万世不拔之基实系于此。昔齐桓五子争立,而霸业                                                               登仕版,计其年已逾六十矣。或有病患事故旷废月日,七十之翁未可得一官也。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