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0 - 开化古籍丛书之四:春秋经传类对赋等
P. 320

· 316  ·  开化古籍丛书                                                                                                                                    《太平策》卷一       · 317  ·






             以儒进者,自县教谕升为路学录,又升为学正,为山长,非二十年不得到部。                                                               而诛赏之,不闻三年必转一官,三考必升一级也。选法弊坏,莫甚于此时矣。
             既入部选,陷在选坑之中,又非二十余年不得铨注。往往待选,至于老死不获                                                                   夫贪污无行者,皆行险侥幸之小人也,同流合污而誉每归之;廉介自守者,
             一命者有之。幸而不死,得除一教授耄且及之矣。望为少年相,黑头公,必不                                                               多与俗寡谐之烈士也,疾恶过甚而怨每归之,惟在上之人有以辨明别白之耳。
             可得也。今内任以三十个月为一考满,即升一等,又多是内任迁转。外任以三                                                               今必待被告经断方指为贪污,则人之实贪污而能委曲周旋以幸免于告讦者,比
             周为一考,三考得一等。又有给由入选待注守阙之岁月,六年才历一任,十八                                                               比皆是。如路总管李多尔赤、刘斡勒之徒,历任之初,家无儋石之储,身有斡
             年得升一等,淹滞莫此为甚也。且即所见言之,如前德兴县邢主簿竭职奉公,                                                               脱之债,今皆田连阡陌,解库铺席随处有之,非取于民何从而得?凡此者皆实
             政声颇著,去官之日,不办船资,亦可谓能吏矣,无力求升,止淹常调,且累                                                               贪污而未尝经告者也。及其满替贪廉无别,一体给由求仕,彼贪污者,家计既
             任困于钱谷官。今天下之公勤廉干过于邢者甚不为少,当路荐章未尝及之。如                                                               富,行囊亦充,赴都纵贿,无所不至,每每先得美除。彼廉介者,衣食所窘,

             前礼部高显卿,乃侯司卿根前提胡床小厮,既无学识,又乏德行,不知稼穑,                                                               日不暇给,至二三年闲废于家,虽已给由,无力投放,及文书到部,复吹毛求
             不习刑名,仅十五六年已致身于四品。今鹓行间出于役夫贱隶若高之辈者,不                                                               疵,百端刁蹬,幸而入选,在都待除,淹困逾年,饥寒不免。则急进者可以速
             堪缕数,虽知之,莫有指斥之者。怀能抱德,沈没下僚,驽才妄子,遽登枢要,                                                              化,恬退者反有体覆保勘之挠,是朝廷诱人以奔竞也。今大小官,正七以上者
             似此不公,可为一慨。                                                                                       省除,从七以下者部注。然解由到省,例从部拟,吏部由此得开贿门。如散官
                  昔宣帝以太守为吏民之本,尝曰:“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亡叹息愁恨之                                                            职事,互有高低,有力有援,则拟从其高,力孤援寡,则拟从其低。虽以土木
             声者,政平讼理也。与我共此者,惟良二千石乎。”太宗谓养民惟在都督、刺                                                               偶人及考亦得升阶,更不问为人之贤愚,居官之能否何如也。既以入选,公然

             史,县令尤为亲民,不可不择。如路府州县之官,实百姓安危之所系,若以内                                                               卖阙,以阙之美恶为贿之高下。各官该吏相为通融,私门投下分拟名阙。无力
             为重,以外为轻,是不知为政之根本也。久任于内者,但求速化,不历田野之                                                               之士,甘心于遐远钱谷之除。遂致勾栏倡优,以有才为有财,以前资为钱资之
             艰难。久任于外者,惟务苟禄,不谙中朝之体面。今朝廷既未定取人之科,当                                                               戏。每于注选时,莫不争求其地之近阙之美,而边远接连钞库去处,有十余年
             思所以救弊之策。在朝宜少加裁抑,在外宜量与优迁可也。今后州县吏员,当                                                               不得代之官。民间有云:“使钱不悭,便得好官。无钱可干,空做好汉。”因此
             尽取之儒学子弟,每岁令风宪官选其行止无过廉能可称者,贡补省部典吏。县                                                               各思苟利肥家以为荣进之计,谁肯忍苦吞饥自贻疏远之斥。未免相胥为不廉矣,
             则补于部,州则补于省,满考,则部典吏发充外路司吏,省典吏发充宣慰司令                                                               是朝廷导人以贪污也。
             史。又每岁择其上名贡补六部寺监令史,满考,则发充各省令史,并令依例入                                                                   选法不公,难以条举,且即所见言之。如丘恢丘总管之子,父存日已授崇

             流。其台院令史从外任八品官选取,其省掾从外任七品官选取,通理内外俸月                                                               安县尹,因奸囚妇断罢不叙,居闲八年。父殁之后,改名丘魁,自称白身承荫,
             以定升黜。县教谕与路司吏同资,路学正与宣慰司令史同资,各从所长而委用之。                                                             再授宁都州同知,闻者莫不骇笑。如孔文升,系浙西廉访司书吏,巡按常州,
             百官自三品以下九品以上并内外互相注授。历外一任,则升之朝,随朝一任则                                                               改作文声,虚称历任学正,满考自行体覆,捏合入府州选。又以宣圣子孙,即
             补之外。凡任于外者必由内发,任于内者必从外取。无使儒通于吏,吏出于儒,                                                              升太平路教授,除命已下,犹在宪司勾当,如此诈伪而省部更不究问,实为孔
             儒吏不致捍格,内外无分于重轻,虽不能尽选举之规,亦足以救一时之弊也。                                                               门之玷,风宪之羞。又如牟应复,轻薄无行,傲狠不才,初历下州学正,厚赂
                                                                                                              阎承旨保称亡宋故官之子,便得搀升路选。自是援例者但夤缘翰林集贤院求一

                  三选法。选曹乃治化之原,人材所自出之地,至甚不轻选者,选择之义也。                                                           保关,不问人物根脚,即加虚奖过褒,关节既到,随准所拟。小有不完,必遭
             古之选法,选其能者取之,不能者去之。今之选法,但考俸月之多寡,定品给                                                               疏驳。非才者升选,负能者淹屈,欲望选法之清人材之盛不可得也。
             之高下,如是而已。有虞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成周三岁则大计群吏之治                                                                   古者自州县官以上,皆天子自选,故铨曹每拟一官,必先禀命于天子。天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