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6 - 开化古籍丛书之八:戴简恪公遗集、程北山先生年谱
P. 316

· 312  ·  开化古籍丛书                                                                                                                            《程北山先生年谱》卷四           · 313  ·






                 《题陈襄荐士状草并手诏及本传后》:                                                                            乃是昔时西上         门使,而朝廷即从其请,收还回授指挥,其于祖宗之法、号令
                  右枢密直学士、尚书右司郎中兼侍读陈襄,传见《神宗皇帝实录》。《实录》                                                          之宜,皆非所应得也。
             成于绍圣,其言襄之政事,故少贬焉。襄之贤闻天下,而荐贤乐善之美,以壬                                                                   臣契勘祖宗之法,文臣自守将作监主簿至尚书左仆射,武臣自三班奉职至
             午之诏而益明。然襄之所荐三十余人,其所学所陈,皆不以当时之所建立为然者。                                                             节度使,即是以次迁转之官,而武臣 门副使至客省使为横行,不系磨勘迁转
             襄之行已措意,不以祸福进退动其心,以尽忠于所事盖可为也。而神宗皇帝以                                                               之列,既不系磨勘,即非皇城使所得转入之官,其除授皆须特旨。故元丰肇新
             高明精粹之学,英睿刚健之资,抚熙洽之昌辰,操天下之利势,而能不以异己                                                               官制之时,以承务郎至特进为寄禄官,以易监主簿至仆射之名,而武臣独依旧
             者为忤,方且礼遇而挽留之,此过于帝尧之舍己从人一等矣。夫喜柔顺恶忠直、                                                              不以寄禄官易之者,盖有深意也。自政和不惟轻改武臣官称为郎、大夫,遂并
             远君子昵小人,此三季之所以乱亡也。从谏弗咈,显忠遂良,此有商之所以兴                                                               与横行易之而为转官之等级,此皆当时有司不习典故、不思祖宗之深旨,率意

             隆也。伊尹曰:“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神                                                              改更,以开侥幸之门。大抵如此,故流弊日深也。祖宗时,如曹玮屡更边帅,
             宗皇帝其力行于是乎!今皇帝得襄之遗稿于委弃之余,为下明诏而褒显之,有                                                               功名杰出,乃以 门使知秦州,张亢扬历最久,官止于客省使。且以元丰三年
             神宗皇帝厉精进善之心矣,实天下幸甚!又因俾从臣皆得与荐贤之美,然则何                                                               言之,是时官仪人物最盛且多之时,而 门使止有十四员、引进使一员、四方
             以报上德而追前哲乎?绍兴二年庚子,具位臣程俱谨记。                                                                        馆使二员、副使五员而已。诸将之为横行者皆在数中,如种谔、韩存宝、李浩、
                  案:“二年”疑“元年”之误,壬午之诏疑即十一月壬子之诏也。“庚子”                                                           李昌祚、姚麟之流是也。谔以崇仪副使知岷州,擒宗哥首领,败鬼章而得引进
             上当有某月字。今附之应诏荐士状后。                                                                                副使,后以擒山后生羌冷鸡朴,而得东上 门使。当时横行既少,官职贵重。

                 《十月三日纳宰相札子》二。                                                                                官职贵重则人以为荣,人主庆赏之柄亦重。不然,则反是矣。且文臣之所谓庶
                 《乞住讲月分不支职食钱奏状》:                                                                              官者,转不得过中大夫,而武臣乃得过皇城使,此何理也!横行职事,亲近人
                  右臣等各以非才,备员讲读,学术浅陋,无补圣聪。月讲添给,固已厚颜。                                                           主,恩数多类从官。故祖宗时,官至皇城使者尚少,其有至皇城使而合转官者,
             今来住讲月分,若依常月,勘请尸禄实多。况时方艰虞,国用尚屈。是虽小费,                                                              多是只与遥郡刺史。
             在于臣等无功而受,窃不自安。伏望圣慈,特许臣等住讲月分,更不勘支职食                                                                   今乃于武功大夫上一例转行,其为冗滥甚矣。自改使为大夫以来,经靖康
             钱。候开讲筵日,既修职事,所不敢辞,伏候敕旨。奉圣旨,不允所乞。                                                                 建炎覃沛之后,常调之官,下至皂使仆厮之余,转而为横行者,不可胜数。而
                  申堂改正王择仁转官不合命词状。                                                                             运战之物不以功之高下一例转入者,又不可胜数也。自古名器不御名,官职太

                 《乞贴改敕黄札子》。                                                                                   轻,变易旧章,紊乱体制,未有如十余年以来者也。今横行之官,无虑数百千
                 《缴苏易转行横行奏状》:                                                                                 员,其弊可谓极矣。夫官职重轻,在朝廷所以用之而已。朝廷爱重官职,不妄
                  准中书门下省兵房送到词头一道,为武功大夫荣州团练使苏易把截奉化县                                                            与之“之”,《行状》作“人” ,则官职重;若朝廷轻以与人,得者冗滥,则官职轻。
             界,已蒙转一官回授。乞于今官上收使,奉圣旨苏易将所得转一官,特于阶官                                                               官职轻则得者不以为恩,未得者常怀觖望。何谓得者不以为恩?异时横行,至
             上转行,其已降回授指挥,更不施行。令臣命词行下者。                                                                        少得者,即为异恩。今则人人可以循次转行,则彼才器超绝之人,军战立功之
                  右臣窃见,自顷以来,武臣转官,皆自武功大夫转入横行,浸以冗滥,顿                                                            士,与常进碌碌之流,官称一同,了无差别,所在之处,百千为曹,则亦何足

             失祖宗之法。得者既众,则官益以轻,使人人皆怀欲得之心,无有纪极。在于                                                               贵者,使彼挈短量长,计功比类,则所谓得之不以为恩者有矣。何谓未得者常
             厉世劝功之时,其为弊害尤大。今苏易止是把隘奉化,不经斗敌,便转一官,                                                               怀觖望?盖与之既轻,得之容易,则其流必滥,既滥则冗,理之必然,则彼未
             回授有服亲,已是优恩,既降成命。今来乃于阶官上转行,即合转右武大夫,                                                               得者将曰某人之才,我岂不如,某人之迁,岂以功伐,然彼为横行,而我独平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