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5 - 光绪太平续志(志书)
P. 45

光绪太平续志卷之一


              谓之钓绷门。其东有屿,形似鹿,名鹿屿。其南有牛山,高五、六十丈,
              周七、八里许。

                                        水 利

                 《戚志》水利按年编次,纲举目张,固无以议为也。其言《赤城志》
              特揭此门,用意甚厚,纪载则疏,颇中筼窗之失。今故一依戚氏之例,

              自嘉庆以来,接其后事,迄于今兹。其间成败兴坏之故,亦是非得
              失之林也。仁贤之宰,留心民事者,幸熟筹焉。
                  嘉庆二十一年丙子,重修鹜屿闸,诸生叶伟章董其事。  邑自金
              清闸湮,鹜屿以上诸庄,咸潮浸入,田污不耕,居民艰食。绅耆金

              干城等乃相度地势,于鹜屿故月河埭改建此闸,不特咸可以御,亦
              且水有所泄,旱有所蓄矣。第历时既久,不免为潮水所啮,将有石
              泐之危,诸生叶伟章集资重修,庶几长获其利云。

                  琅岙闸,道光十一年辛卯,知县张洵筑。自乾隆四十五年建鹜
              屿闸,闸内之田旱涝无患,岁收其利,而闸外之田仍苦咸潮。道光庚寅,
              明经林茂沅、诸生蔡殿芳、叶伟章、赵惠春等相度形势,距鹜屿东

              十馀里为琅岙山,两山对峙,中流巨石横亘若砥,谓为天造地设,
              诣县以建闸请。张令洵韪之,捐俸为倡,令茂沅等董其事,按田筹费,
              庀石兴工,闸基上下必筑埭御水。明年夏,淫霖不止,禾苗将被淹,

              百姓持锄掘埭以数千计,时闸工已半,若埭去则前工尽付流水,董
              斯役者计无复出,乃冒雨祈祷,百姓渐散,雨亦旋霁,盖诚之所感也。
              尤幸闸底两墈俱岩石生成,工省大半,再岁即告成。计闸七洞,中
              洞最阔,旁洞以次而杀,溉田十万馀亩,斥卤之地变为膏腴矣。

                  金清闸,道光十八年戊戌筑,迄辛丑告竣,闸亦七洞。  新河绅
              士沈树棠等以琅岙闸以下无御蓄之备,议于金清港之南半里许凿田
              建闸,知县冯锡镛详请上宪筹费兴筑,阅四年工竣。然闸底比琅岙



                                                                          35




                   立飞图文 一校 成品尺寸:148×210mm 版心:110×167mm 26 行 ×29 字 字号:10.5 磅 书宋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