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7 - 光绪太平续志(志书)
P. 47
光绪太平续志卷之一
分二派。其一为石林溪,发源梅岭,由城中行,达于河。立城时置
上水洞、下水洞以畅其流,年久壅涨,水洞亦渐湮塞。岁庚午,吴
公诚斋宰是邑,从林茂才炳之请,集资重浚。以林明经壬、陈膳部
寿祺、李广文汝皋、蒋中翰骧云董其役。涨者疏之,闭者启之,游
扬漫衍,仍复旧观,洵善举也。谨志之以永讴思。同治十年三月士
民公立。
是年十一月,县丞朱家颢疏浚新河城内河道,计长二百丈,面
阔二丈,深一丈,按户派工。
同治十年辛未,刘公璈饬知县吴俊、委员褚维垕、绅士赵士崧,
于东南河道自松门、盘马及箬横、淋头、娄江、横河诸处,概行疏浚,
以备旱潦。共计水路二百馀里。
松门诸闸松门之水,自晋岙以西,水皆出六闸,即金清闸。其
东则经箬横出河头闸入海。同治季年创筑塾塘,引水自河头闸过龟
山口,至西城角,绕郭以为池,分水自西城角北达琴山,建北门闸
以出水,由龙王堂港入海。自西城角而南,东至象鼻山,南达骚马山,
建南门闸以出水 ;北达泊船山,即招宝山,建东门闸以出水 ;合龙
于小高陈港中,捣米门入海。
东门闸 在松城东门外招宝山麓。
北门闸 在北城外琴山麓。案即所谓琴山闸。
南门闸 一在骚马山南。一在骚马山北,曰北闸,又曰新安闸。
中兴闸 在松门义塾塘东段,王令寿楠建。
义塾塘 在松门西城外。东界西外塘,西界河头塘,共五百馀丈。
为松门义塾及阖邑文宾兴之费。
光绪十三年丁亥,知府成公邦干饬知县王寿楠疏浚金清大港。
金清在琅岙下流,相距十馀里,南统太平,北会黄岩,为两县水道
总口。自道光壬寅闸成,已伏水患,自是叠受其灾,癸丑、丙辰尤
37
立飞图文 一校 成品尺寸:148×210mm 版心:110×167mm 26 行 ×29 字 字号:10.5 磅 书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