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 - 《品读三门》之《海上三门》
P. 13

1. 古近代围塘史

                唐代,《三门县志》载:“唐高僧怀玉在健跳
            筑健阳塘,堤长约500丈。”这是台州历史上见于

            文献的最早的人工塘堤。
                唐朝怀玉法师(?—742),俗姓高,丹邱(今
 ၂aݚ๼ֹԛ     亭旁)人,净土宗高僧,入宋《高僧传》。自少在弥

            陀寺出家,后主持台州涌泉寺,香火日隆,声名渐

            起。他以严持戒律闻名于世,生性恭俭随和,待人
 三门,因海而生,因海而兴,与大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典型的海洋大县。  宽厚,克己甚严,修习净土宗近四十年。平时穿着

 “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滨海低山地貌,造成了生存空间逼仄,生存的压力迫使人们寻找  一件粗布袈裟,名节孤高,超脱尘俗。他平日以念                ·怀玉法师
 “新的土地”。自古至今,先民掘泥砩石、拦海围塘。大规模围塘由健跳港、浦坝港、洞  阿弥陀佛为功课,一日念佛号五万,一生诵(弥陀
 港向海游港、旗门港发展。县内的滨海平原,无一例外都是由海塘围筑而成。泗淋、沿  经)30万遍,并时常忏悔礼拜诸佛。
 赤、六敖三大平原围成于清代,三岩平原始于清、成于民国。历唐、宋、元、明、清、民  宋代,围塘主要集中在浦坝港、洞港沿岸,先

 国6个朝代1300余年,三门围塘10万余亩。1949年至今,围塘13.38万亩。全县共围塘  后围成花桥东山塘、小雄洋底塘、五支岙塘、沿
 近24万亩。     江浬浦塘、三岩王鉴塘、沿赤钳口塘,成为三门县
            历史老塘。                                                            ·小雄洋底塘
                元代,岙口毛张张氏先祖围有毛张里塘、周
            水塘、南山塘、锁门塘、市弄塘。
                明代,万历二十七年(1599),沙柳白岩寺僧

            人在葛岙围成长老塘,堤长1750米,塘地1200
            亩。
                清代,嘉庆五年(1800),围成葛岙东头塘、
            头岙潺岙塘和悬渚大塘。嘉庆二十五年(1820),

            围成葛岙大塘。道光二十四年(1844),围成头岙
            下路塘。道光三十年(1850),围成悬渚下湾塘。
            咸丰十年(1860),围成关头塘和葛岙的永固塘、
            黄泥山塘。光绪丙申年(1896),由黄岩人榜眼

            喻长霖出资围筑六敖榜眼塘,堤长2169米,围田
            3157亩。
                喻长霖(1857—1940),字志韶,黄岩焦坑
            乡仙浦喻人。少时师从娘舅王棻,在王棻执教                                                ·喻长霖



 6 | 海上三门                                                              第一篇  捍海御浪话围塘 |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