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4 - 古桥神韵
P. 144
古 桥 神 韵
人捐款,有权动用族中公共经费,故建桥 至双溪汇流前石龙下面的现桥位置,因此
也很顺利。建成的桥梁“高三丈有奇,长 地是风水龙脉所在,桥能锁住风水不外流。
七丈有奇”。按鲁班尺折算,高为 8.34 米, 宗谱中的《盘寿桥记》有“古有平桥一带,
长为 19.44 米。高与现存桥净矢高相当, 为护荫风水之计”的话语,似印证了这是
长与净孔径相当,净拱矢比为 0.429。此桥 一座风水桥。封建社会桥位选择讲究风水
记有点与众不同,长度为净孔径,高度为 龙脉,虽为唯心,却为正常的事。灵水桥
净矢高。看来写记之人对设计的拱桥尺寸 实为风水桥,故又名下水门桥,关住风水。
十分了解,或许也是参与建桥工作的人员。
桥建成后有诗云:“长桥跨岸虹垂地,桥 四、村南灵济桥
下溪水清涟漪。双涧护峨峰中流,云接潜 驿道由北往南出灵溪村去临海时,有
龙卧碧溪。”建成的石拱桥更名为“盘寿桥”。 一座古石拱桥,名灵济桥(图四)。
原《嘉定 赤城志》记载 的灵水桥, 应是多 地方旧志无记载,查灵溪奚氏宗谱,
跨条石梁平桥。 发现有一篇《灵济桥记》,记中有“乾隆
此次改建成石拱桥,谱中尚有佐证资 己丑年(1769 年)间,族耆绶亭公始倡,
料。在香园公、字维兰的行传里有:“灵
溪下水 门与霞峤(下 蛟村)通衢, 每逢大
雨滂沱,山流暴涨,涉者病焉,村中先辈
议建石桥于石龙之侧,奉父命與其事,未
一载告竣,名曰虹桥。”这里的桥名却称
为“虹桥”。 看来当时村 人中有两个 好的
桥名叫法。奚香园“卒于民国二年(1913 年)
癸丑三 月,享年七十 有五”。按此 推算生
于 1839 年,建桥初年刚 16 岁,是个小青年,
故受父命是也。
村 民 中有“ 三 魁 点 元” 的 传说; 古 亭
山书院在现桥头附近,桥还在稍下面一些。
有一年,灵溪、霞峤两村的两学子一同上
京科考,两人均为前三名,当皇上殿试时,
钦定点了霞桥的学子为状元。因此村中族
人认为村里的风水未锁住,外流了。故将
亭山书院内迁至现存地方,将灵水桥上移 图四 灵济桥
132